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论文(2)

时间:2021-08-31

2、究诘:认识科学性与科学化的实质

  科学的实质即科学精神——理性和实事求是。科学包括获得知识的活动和这个活动的结果(知识)。马克思说过:“科学就是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瓦托夫斯基也说:“我们可以最广义地把科学定义为理性活动。” 理性思维是具有逻辑特征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自觉能力,在人类理性的孕育和襁褓中,科学得以诞生和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性是科学的实质,是科学的根本特征之一。我们强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塑造科学精神,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人所可能做到的、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  因此实事求是也就是科学的实质即科学精神的另一个根本特征。理性和实事求是是孪生的,二者构成了科学实质即科学精神的基本涵义。实事求是地反映图书馆职业活动与人和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以理性的态度建立判断这种价值关系的机制,从而适调结构、总结规律、形成体系,这就是我们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价值判断的、具有科学实质和科学精神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理解。只有在这个基点上,对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才有可能成为人们努力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自觉能力,才有可能建立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自由王国。 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自然产生并逐步成为人类进步的一种必要活动,之所以成为必要活动,就因为它达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社会进步的规律性的统一,每当我们

  用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眼光来审视公共图书馆作用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人类的所有图书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发现图书馆价值、创造图书馆价值、实现图书馆价值和享用图书馆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其实正是人类发现图书馆价值、揭示图书馆价值的一种基本的图书馆活动。

  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价值判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同时存在的。首先,我们不仅要认识图书馆本身是什么,它的规律是什么,而且还要认识到图书馆对人和社会的意义。客观地描述和总结图书馆活动、客观地发现和揭示图书馆对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准确了解图书馆在人类活动中认识与被认识、创造与被创造、利用与被利用、满足与被满足的情况,以此发现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效应、零效应或负效应,使之成为外在的、表面的、多彩的、变化的、可感知的存在。从而我们可以做到衡量、把握公共图书馆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内在的、潜藏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价值关系。其次,由于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这就使图书馆和社会不约而同地对价值关系的分析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和主观愿望,事实上,价值关系与事实判断一样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科学地表达这个久而回避的问题以及如何来描述这个看似繁杂的过程,使之科学化。第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经济态势,必然构成图书馆价值的不同关系。而构成价值关系的各方也可能由于其道德的、功利的、审美的观念不同,导致其对图书馆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价值图景方才是变化的、矛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由此可见,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标准不是整个人类同一的、公认的、单一的,它必须是历史的、相对的、受时空限度的,而且,在这个相对的历史时空限度内,我们才有可能具备公认一致的判断标准。

3、出路:坚持科学性和科学化的途径

  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源于图书馆自身的社会意识,必须反映图书馆以及人和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价值判断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图书馆自身的内在要求,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使图书馆活动以及在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做到认识和实践的科学化。

  3.1 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问题应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和职业理念认为,只要认识到图书馆及其职业规律,就自然认识了图书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因此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形成了相对于社会的内视型、简单化的认知弱点,对于图书馆所身处其中的社会价值关系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等等还缺少源于认识论本质上的研究。在很多研究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诸如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的词句,但是,如何来判断你所实现的价值呢?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价值呢?你所实现的价值相对于社会是什么效应呢?对这些问题的模糊回答,就极有可能导致认识的不成熟甚至分歧,从而影响到图书馆价值理论与图书馆学科的严密性、完整性,就无科学性和科学化之言,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问题作为图书馆学科的基本研究对象,那么,这本身就是科学性和科学化的开始。

  3.2 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是通过对图书馆的社会机制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研究,从而揭示图书馆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需求背景下的特殊形态。因此说,图书馆价值判断的科学化是一个变化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现行的图书馆自律性的评价中,对服务成果日益重视,对用户反馈日益关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新理念不断出现。但是,在我们的岗位培训教材中,关于图书馆评估和图书馆社会效益的篇幅不大的章节中,主要内容是行业指标和技术要求,对价值体系的描述以及社会关系的分析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书馆学从研究视野到理论体系还有待不断完善。这些问题在有力地提醒我们,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具有日益强烈的价值判断的自觉性,相比之下,图书馆学的理论滞后了,或者说,图书馆学科体系可能存在某些研究领域的缺失。面对着人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需要,图书馆学理论正面临着来自实践的理性考问。公共图书馆已经在自发地进行价值判断了,但是在理论指导的窘迫中,它们正在向图书馆学提出揭示科学性和运用科学化的要求。

  3.3 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学科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关注和图书馆的自身努力,公共图书馆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同时图书馆的自律行为与人和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有所接近,彼此的价值取向和关系利益的互动性、依赖性逐步密切,这就为图书馆学科建立客观、准确的标准体系和逻辑方法提供了实践依据。当然,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建立一种完全的数字范式,但我们可以找到相对准确地反映出图书馆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相对于人和社会需要的客观状态。这其实就是一个追求科学性和科学化的过程。我们寻找逻辑的、规范的、符合实际并且目的明确的科学性,同时,我们还要追求相对的、可控的、能够同一并且具有操作性的科学化。人类就是在科学性和科学化的不懈追求中得到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