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秋节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你想不想听听我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呢?
这是一年一度的月夕,我们家从中午就开始忙碌,为的就是晚上可以把酒问月,和家人们“千里共婵娟”呀!外公外婆去了河南,很遗憾不能与我们共度佳节。做一桌好菜的任务,就交给特意从老家赶过来的爷爷奶奶。
丰富的晚餐上桌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旁,听奶奶念叨些以前的旧事,她讲了嫦娥和玉兔的传说。而后爷爷也开始讲起那遥远的故事:“在明朝洪武初年的时候,大将徐达攻下了元朝残余势力盘据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秘密信息的月饼赏赐给臣民们。
月饼从此成为了中秋节的‘法定’食品,非吃不可了。”我走到阳台,仰起头,那暗蓝的天幕中,只有几颗小小的星星,寥寥地散落于空中,发出暗淡的光茫。一轮又大又圆的月儿,已经升起。静静地、静静地……阳台的桅子花枝遮住了月亮皎皎的半面脸。余后、余后……月儿未被遮挡住的面庞在温柔地微笑……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晚饭过后,我们来到家附近的小农场里散步。玉兔啊玉兔,你在那遥远又孤独的天际里,独自捣药,那么,谁会与你共享呢?嫦娥啊,你在那清冷的月宫中,不觉寂寞吗?你那一颗不食人间烟火、一尘不染的心,是否会想念你爱着的人们呢?回想现在,我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至于孓然一身,足矣。
我们的中秋节过得可真幸福啊,因为爱不需要太多的佐料,心里有空缺,家人能填满。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天是中秋节,现在天已经渐渐黑下来,月亮也慢慢升上去,慢慢亮起来了!
今天晚上,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爸爸妈妈特意放了一张小桌子在阳台上,边赏月边吃月饼。
月饼的种类多极了!有鲜花饼、有五仁饼、还有果仁饼……月饼的形状也有很多,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小花形的……这时我抬头,看着月亮,月亮上好像写着一个诱人的传说,这个传说叫“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一棵桂花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年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夜夜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
听妈妈讲述着这个古老的传说,我对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更有兴趣了。抬头凝视,好像从月亮上看到了姥姥那慈祥的面孔,也想起了姥姥那温暖的拥抱和美味的饭菜。记得我曾在那月光下,躺在姥姥的怀里,吃着姥姥亲手做的月饼。姥姥抚摸着我的头,我边吃边说:“姥姥这月饼真好吃!”姥姥慈爱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从那时起,姥姥慈祥的面孔和那香甜的味道便永远融入了我的心田。噢!我最亲爱的姥姥,今夜,您也在仰望这一轮明月么?
哦,我终于明白了“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思”的美好寓意——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写了他中秋节思念家乡的情怀。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啦!家家户户都吃月饼、赏月、拜月、赏桂花……
当然,我们也要去买月饼。一大早,我跟着妈妈出去买月饼了,回家的路上,我想起香糯可口的月饼,忍不住流口水了。
于是,我盯着月饼盒看来看去。妈妈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别把歪主意打在月饼上!”我心想:不让我吃月饼,我非吃不可!眼睛一转,灵机一动,有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拿吧!”于是,我便把月饼夺了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唰”地奔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月饼放在桌子上,我奸笑着,拿出了一小盒月饼,说:“豆沙月饼,我来啦!我一定会把你吃掉的!”左手持刀,右手持叉,顾不上女孩子吃东西的礼仪,一下子把月饼五马分尸了!哇塞!真是太好吃啦!甜甜的,糯糯的。一定是嫦娥做的,怪不得叫它月饼呢!我细细品尝着,嘴上还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妹妹看我笑的很欢,叫道:“我也要吃,我也要吃!”我说:“要吃自己拿,这样你还可以多……。”还没等我说完,妹妹就拿了一个蛋黄味的月饼,她叫道:“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真是太好吃啦!”
傍晚,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大喊,“哇!月亮出来啦!听到这句话,我跑到阳台上。
只见月亮穿梭在云层,有一种朦胧神秘感!啊!月亮的光穿透云层,斜斜地打在地上,打在众人的脸上,打在一切的一切上……
今天真开心呀!因为这个中秋节不仅让我吃到香糯可口的月饼,还欣赏了皎洁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