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8-31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有改动)

  19.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答]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答]____________

  24.下边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2分)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________和__________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以“心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枷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①陶 ②歧 ③和 ④炼

  2.

  错别字既际嘎底

  改正即济戛蒂

  3.①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龟虽寿 ②气蒸云梦泽 ③梦回吹角连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但愿人长久 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⑧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要符合简明、生动、形象的要求。

  5.文章副标题把意思说反了,会让入误解为: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重伤以上事故”以前为零,现在“实现零的突破”,变成至少有一件了。可将副标题改为:中铝中州分公司“重伤以上事故为零”第二部分

  6.C、D(A.亲戚 亲近 B.往、到 创造 C.离开 D.冷清的样子 E.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1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较,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如: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比喻新巧,却语出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一句中“裁”“剪”两字,写活了“小河”的痴心与柔情,表达非常独特。

  12.《我是一条小河》的语言轻柔婉美,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并且可能给人以多义的理解。闻一多的《色彩》节奏强烈,语言平实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哲理的启迪。

  1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描写要符合人物如下的心理:“狂喜的叫喊”是惊奇,是得到了“心向神往了好久”又“从来没有存过占有它的希望”的东西之后的“狂喜”。“眼泪和号哭”是突然醒悟那“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已经失去,暂时的“狂喜”之后所感受到的更为强烈的痛苦。

  14.B

  15.德拉的言外之意是:美丽的发梳很快就会有用的。德拉这样讲是安慰她的杰姆,她不想让杰姆伤心,表现了她对杰姆的爱。

  16.B

  17.“海市蜃楼”或“虚无缥缈(虚无缥缈)”“仙山琼阁”

  1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诗歌是文学作品,它展现的是诗人心中的情和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些”,描绘的是视野开阔的塞外风光。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天边,一轮红日慢慢落下,显得格外大,又格外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境界!

  19.“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0.D

  21.说明地平线是一种心理“视感”,是一个功与过的双面体,不断地超越它,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22.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只不过站的高度不同,视点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

  23.C

  24.B D

第三部分(55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