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考物理试题特征浅谈力学的复习策略(2)

时间:2021-08-31

二、制定计划,安排进度,稳步复习

  初中力学基础知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第二部分包括压强和浮力;第三部分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最后一部分是简单机械。重点实验包括速度的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的影响因素、密度的测量和机械效率的测量。要系统全面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必须有计划的进行:

  1、学生应制定完整详细的复习计划,以便对两年来的力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系统全面的概括,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在第二轮应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第三轮一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在最后中考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缺补漏。使考试成为考前重要的练兵活动,避免中考走弯路。

  3、中考改革降低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计算的难度和深度,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际实例来充实(如把密度、浮力、压强、功和功率及机械效率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在紧张的复习之余,考生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中考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梳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其换算(速度单位换算、密度单位换算)、必须要记住的常量(声速、光速、水的密度值标准大气压等)、实验目的和原理(速度的测量、质量密度的测量、探究压强、浮力及杠杆平衡条件等)等。通过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通过力学现象和实验明了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

  2、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早已形成的以及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不严谨的认识或判断。

  3、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剖析,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夯实基础。

  4、要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四、关注“热点”、“盲点”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依然是每年中考的热点。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圈定的知识为着眼点,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功“、“功率”“能量”等重点知识点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对课本中新增的栏目“生活、物理、社会”“WWW”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一些传统的实验的改进在复习中也要有所涉及。 综上所述,整个复习的各环节,教师要当好领路人,时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要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消除焦躁情绪,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钻研。同时中考复习要重视基础练习,忌难题、偏题;要保持解题规范,忌轻视规范用语、要重视理解分析,忌呆板机械记忆、要重视心态调整,忌上考场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