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及单元试卷答案参考(3)

时间:2021-08-31

篇三:《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浙教版第七册《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第一课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设计

  杭州市周浦小学 李春鸟 201X.10.23

  本课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能力:能从多元的民风、民俗文化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初步激发探究家乡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3、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1、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近它,深入它。不仅在于课堂中能了解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能形成一股持续性的探究它的欲望。

  2、资料的搜集形式要多样(发动学生去搜集),资料的呈现要有效(删繁就简,要典型)。

  课前准备:

  分3个大组调查关于春节的:环境布置、年夜饭采办、活动设计

  课前游戏1:男女对擂——根据提示猜物品。(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同组同学看了答案后为他作出提示)

  鞭炮:(例:1、通常是过年放的2、声音很响的3、喜庆)

  粽子:(例:1、通常端午吃的2、纪念屈原的3、用一种叶子包裹的) 汤圆:(例:1、通常元宵节吃的2、圆圆的3、用面粉做的)

  月饼:(例:1、中秋节吃的2、圆圆的3、甜甜的)

  师小结:看来呀,不同的节日,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出示课题)

  一、 话说“春节”。

  (一)读诗猜节日(导课):

  投影《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配以歌曲:《恭喜恭喜》)

  1、看屏幕,猜猜诗中讲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据答投影:春节)

  过渡: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借助录像,回忆一下春节前后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呢?(看到什么就请大声说出来)

  (二)看录象(温故)

  过渡:眼睛一眨,春节又要到了。根据事先的设计,今年让我们自己来一回小鬼当家过大年。请在2分钟内准备好回报!

  (三)按三板块小组汇报(探究与知新)

  方式:一是汇报(时间1分钟),二是接受现场提问,三是提问同学。老师适当组织引导。

  1、环境布置知多少?(以下为几个预设点。)

  该组以接受提问为主。师:关于环境布置你有什么需要请教这个小组的?

  1)贴“福”要倒过来。

  2)贴春联:“鸡携竹叶去,犬踏梅花来”。怎么读?一起读一读。是怎么知道上联和下联的?(——今年是虎年明年是兔年。)有多少同学知道“十二生肖”?一起说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要是有生提出少横批,则供选择:1)六畜兴旺2)辞旧迎新3)竹报平安)

  3)挂中国结。寓意:“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 ”谐 音,“吉” 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4)张挂红灯笼、窗花、年画等。你关注过它们的颜色吗?(红色!)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红色?(热血奔腾、火样的热情、吉祥喜庆)

  5)掸尘。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这之前我们还该掸尘。(“尘”同“陈”,除尘布新,将晦气扫出去!)

  6)师:看得见的环境是布置好了,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环境呢!(指指嘴巴)特别是奶奶和外婆会关照我们说——(说的话要吉利)

  2、饭桌上的学问知多少?

  该组以提问别人为主。

  1)年夜饭的名字特好听。(拟:双修日我们来到花中城大酒店,通过采访我们对于置办年夜饭有了一定的经验。年夜饭呀,不仅要好吃,还要吃得有意思。首先,我们发现年夜饭的名字特别好听——“团圆贺春宴”、“合家欢乐宴”、“欢天喜地宴”、“金玉满堂宴”、“年年有余宴”等等。)

  2)菜名更好听。 比如:花样年华、千秋百代、事事如意、万家欢乐。

  3)现在出2道智力题考考大家——

  A、看图(鱼):你给这道菜取个好听的名字?(年年有余)

  B、连线:你能将菜和它的名字对上号吗?

  千竹报平安

  春千秋百代

  鸡丹凤报喜

  勤劳致富

  芹事事如意

  师点评:这些日常的菜为什么要取一个如此好听的名字?(板书:美好的心愿)

  4)过渡:中国人呀,凡事图个吉利,在吃上也不例外。请看这些食俗的含义——(投影: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甘蔗(节节甜)??)

  5)师:(出示锦鲤年糕)猜猜这是什么做的?——年糕年糕年年高!是啊,无非是想讨个吉利的口采。这样的食俗你还知道哪些?

  6)要是亲人在除夕夜真的赶不回家怎么办?(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

  师:是啊,无论相隔多远,就算在异国他乡,无论工作有多忙,哪怕是国家领导,除夕之夜,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这种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骨髓里了,所以,无论你走到哪,叶落归根的思想,让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中国人!

  3、春节活动知多少?

  1)春节活动:→掸尘→办年货→吃团圆饭→分压岁钱→放鞭炮→守岁→拜年

  2)祝福语:在春节大家会面都要说一些吉祥的话,针对不同的对象说不同

  的祝福语。(对爷爷奶奶?对叔叔阿姨?对做生意的亲戚朋友?对读书的兄弟姐妹?)

  3)放“爆竹”的由来

  师:现在放鞭炮还是为了赶走“年”吗?(燃放爆竹意味着除旧迎新,为我们增添了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

  4)压岁钱来历

  你相信这传说么?当然不信。压岁钱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份份美好的祝福!

  (四)教师总结:从“过春节”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习俗。像这些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打投影)

  除了春节,我们还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许多民风民俗。让我们继续领略大观园里的风光。

  二、话说“端午”

  1、读诗猜节日(端午节)。(看“赛龙舟”录象,猜节日。)

  2、虚拟“网上购物”。

  端午节到了,你将会采购哪些物品?为什么?出示:粽子、香袋、中

  国节、中国节、菖蒲草、红灯笼、艾叶、雄黄酒??(八选六)

  3、文本学习:你从文中找到出典了吗?

  4、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学生讲述“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5、师:如果说,春节表达的是——团圆、喜庆、美好的祝愿,那么,端午又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愿呢?(板书:永远的纪念)

  三、其他传统节日。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

  1、读诗说节日:见P29(重阳节)

  投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

  师: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登高——关注健康,体育节?)(又叫老人节——敬老!)

  投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扫墓——祭祖)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主要习俗是?

  投影,简单交流:元宵节(吃汤圆,赏灯)、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四、其他民风民俗(关注学生是怎么得到这些习俗的,予以表扬!)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师: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只要我们去挖掘这块宝藏,相信我们必有重大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从中点播对其中含义的理解。

  小结:是啊,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民风民俗的痕迹。先说吃的——从“东坡肉”,我们吃出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从“葱包桧儿”,我们吃出了对奸丞秦桧夫妇的憎恨!那份爱恨情仇,就是我们淳朴的民风!再看穿的——名演员成龙,名导演张艺谋,他们从无名走向有名,从国内走向国外,可以有一点是不变的——穿中装,不正是在向世人宣告,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吗?!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化不掉的根。当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深深的祝福包围着,被浓浓的民风民俗滋养着。所以,我们无论走到异国他乡,身上总是烙着这山这水这方乡土人情所留给你的独特气质。

  五、调查、总结:

  调查(出示粽子):奶奶外婆会裹粽子吗?妈妈会裹粽子吗?你呢?(板书数据)师点评:有点遗憾哦!

  中国,有着璀璨文明、悠远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投影: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化不掉的根)。要让这“根”深深扎在我们心底,我们要去了解它啊,更要身体力行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能作出这样的承诺吗?

  ——能!(音乐响起:舞龙舞狮+春节序曲或+《中国功夫》)

  板书:

  美好的心愿

  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