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题目(2)

时间:2021-08-31

二、古文阅读(15分)

  (一)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 人皆吊之( ) (2) 居数月( )

  (3)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亡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则寓言揭示了祸福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2分)

  (二)中州之蜗

  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①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因自量其齿②,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

  注:①会程:计算日程 ②齿:年龄。

  12.解释加点字(3分)

  (1) 欲东之泰山( ) (2) 则不过旦暮之间( ) (3) 为蝼蚁所笑( )

  1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①太大的是湖,太小的是井,蓄得一汪碧水,照得一片蓝天,便是清塘了。

  ② 清塘自有清塘的清雅,因水而媚,因静而灵。春日水涨,清塘像一位丰腴的美女。柳,依水而立,虽只是一株两株,但婆娑摇曳,婀娜多姿。还有竹,是那种细细的斑竹,在水边聚了一丛,和风瑟瑟,画影依依。胖胖的嫩草竟也涉水而绿,霸道地占去了近岸的四周水面。蛙,最是闲不住,在清塘深处发出金属的回响,时而雄浑,时而高亢,时而急促,时而悠长,大约也该算天籁了。此等清音,可类想鸟鸣,但不及鸟鸣悦耳,可类想蝉噪,但比蝉噪舒心。夏日,在清塘之上置一葡萄架肯定妙哉,但乡人偏偏要搭上一个瓜棚,爬满南瓜、冬瓜或丝瓜的青青藤蔓,田田瓜叶间点缀着黄的花儿,瓜棚下则吊着尚未成年的南瓜、冬瓜或丝瓜,又倒映于水中,使白鲢红鲤误入其间。清塘澄碧,清水无香,或有蜻蜓款款飞临,点水嬉戏,如直升飞机的海上演习。你觉得闷,抬眼望时,天空黑云低压,滚滚涌来,又该是一场透雨了。雨过天晴,清塘依然还是清塘,没有半点混浊,没有半点躁怒,只是不见了蜻蜓,惟有水中立体的白云苍狗了。

  ③ 宋人朱熹与清塘有约,写下这样的句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到了近代,执教于北大的朱自清,既是爱莲者,又钟情于清塘,夜阑人静之时,便因了月光与荷香的诱惑,写出了著名的《荷塘月色》。

  ⑤清塘不娇,不仅垂柳、蕉影、芳荷能与之匹配成景,就是岸边的一颗石、一栋茅舍、一架瓜棚、一株竹桃,也能与之谐而成趣。

  ⑥清塘不傲,你背着双手且行且吟地去苦苦解读也罢,你摇着蒲扇就着萤火去慢慢戏说也罢,它依然不悲不喜,不显不露,静若处子。

  ⑦人在红尘,每每忆及乡野,忆及乡野的清塘。便时常想,何日也拥得一泓心灵的清塘?

  14.这篇散文从哪三个方面写清塘之美?请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第②段,请归纳作者描绘的几副图景,思考后找出这些图景的共同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赏析下列句子,任选一个小题解答。(4分)

  ①从修辞角度:

  胖胖的嫩草竟也涉水而绿,霸道地占去了近岸的四周水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写作手法角度:

  此等清音,可类想鸟鸣,但不及鸟鸣悦耳,可类想蝉噪,但比蝉噪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中,“心灵的清塘”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为所给上联写出下联:(2分)

  上联:曲桥似虹映日月

  下联:

  (二)梨一样的苹果 (共13分)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边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的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来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的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世界上惟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意味,他“嚓”地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乖乖地走到米哈朵夫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都好,只是在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似乎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快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的苹果。他来到护林员家里去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路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学校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闯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梨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故事中得到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他说:“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再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0.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4分)

  (1) “痛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令人尊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4分)

  摘录内容(1)批注(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摘录内容(2)批注(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四、作文(45分)

  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成长的我们也将呵护传递……

  23.请以“呵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