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2)

时间:2021-08-31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14分)

  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0.《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阿西莫夫是美国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2分)

  11.《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分)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2分)

  ①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褶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选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15.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16.画波浪线的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6分)

  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7.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8.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1分)

  19.“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分)

  20.“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2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2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9分)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25.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3分)

  26.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3分)

  27.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3分)三、写作(40分)

  28.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了不少有关克隆的知识。试就“克隆的前景”这个话题写一篇想像类作文

  要求:①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可以编故事,可以议论,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