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工程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试从哲学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答案时,首先应指出发展的实质,其次指出科技创新推动认识的发展以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4分)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分)

  (3)在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能推动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分)

  14.(12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有问题眼光,但目的是为了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和体现时代的脉络与精神;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有辩证的批判精神,但目的是为了提出建设性意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问题眼光也好,批判精神也好,都是为了对社会和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而不能毫无建树的破坏。

  (1)材料中的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什么?(3分)

  (2)为什么说具备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而不能毫无建树的破坏?(9分)

  答案:(1)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善于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消极的过时的内容,也就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3分)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否定与肯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否定和克服的是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内容,肯定和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所以,辩证否定通过对旧事物的“扬弃”,不但促进了旧事物的灭亡,而且促进了新事物的产生。②“毫无建树的破坏”,只强调了对旧事物的否定,只能毁灭旧事物,但不能创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所以,不能促进发展,也就不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贡献。③强调具备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的目的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坚持了把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起来,既破坏又建设,把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目的,因而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正确的。(9分)

  15.(2011肇庆模拟)(16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取得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巨大成就。回顾山东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更是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的过程”。

  (1)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说明,为什么“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更是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的过程”。(12分)

  (2)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内涵丰富,“美”要美在环境,美在心灵,美在秩序。从目前来看,部分地区过分追求“强”、“富”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就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两条建议。(4分)

  解析:第(1)问考查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可根据其内容及方法论意义,围绕解放思想这一主题组织答案。第(2)问属于探究题,一是要运用哲学知识,二是要能解决污染问题。

  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必须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所以,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因此,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③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批判性思维,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所以,解放思想的过程更是一个“破解发展障碍和发展难题的过程”。(12分)

  (2)①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要树立正确意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③要坚持适度原则,注重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