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21-08-31

三、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共10分)

  50.课程标准的条目"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在知识性目标要求中属于(2分) ( )

  A、了解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识记水平

  51.下列属于情感性目标要求中领悟(内化)水平的是 (2分) ( )

  A、"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B、"关注食品安全"

  C、"认同优生优育" D、"拒绝毒品"

  5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案例:"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要求答6个要点,6分)

初中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D 2.A 3.D 4.A 5.B 6.D 7.C 8.A 9.D 10.D 11.C 12.B

  13.B 14.C 15.D 16.A 17.C 18.D 19.A 20.A 21.D 22.B 23.A

  24.D 25.B 26.D 27.A 28.C 29.D 30.C 31.A 32.D 33.B 34.C 35.B

  36.C 37.A 38.A 39.C 40.D

二、简答题(共50分)

  41.(10分)(1)白色 "多利"的细胞核来自于白绵羊,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黑绵羊的卵细胞 (3)受精卵

  细胞工程或克隆技术 (4)卵细胞大,便于操作,含营养物质丰富

  (5)保存濒危物种;繁育优良品种;克隆人体器官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不一定 虽然克隆的诺贝尔获奖者从上代获得了优秀的遗传物质,但至少仍有如下因素使克隆人的性状发生改变:①

  克隆过程中细胞质基因的作用;② 克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③

  后天环境对克隆人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后天环境对人的学习和思维的影响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2.(5分)(1)[7]、[2] [7]花药 (2)传粉 [1]-→[8]-→[9]-→[4]

  (3)桃:1个;南瓜:许多个。由宏观的推测微观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一个桃子内只有一粒种子,所以子房内就只有一个胚珠;一个南瓜内有许多粒种子,所以子房内有许多个胚珠

  43.(5分)(1)C (2)晶状体曲度 神经系统 反射(条件反射) (3)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44.(5分)(1)(光合作用公式) (2)筛管 (3)蒸腾作用

  (4)于白天取一枚合欢树的完整的叶,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1分),放在暗处,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的变化情况(1分)。

  45.(5分)(1)蛋白质 胃 小肠 氨基酸 (2)测量该食物燃烧释放热量

  46.(5分)(1)不合适 (2)三 不能结婚(或违法,禁止近结婚)

  温度 4℃ 25℃ 70℃

  萌发种子数

  (3)如果黛玉和宝玉结婚,其后代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只要科学合理的答案均记分)(2分)

  47.(5分)(1)温度 (2)

  (3)①将A.B两个玻璃瓶中各放入10粒蚕豆种子及适量水分。②将A瓶放入纸盒内,用台灯照射B瓶及装有A瓶的纸盒。③观察.记录A.B两瓶中种子萌发数量(3分)

  48.(5分)(1)淀粉遇碘变蓝 (2)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3)A,温度 (4)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2分)

  49.(5分)(1)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防御保护(或吞噬病菌) (2)两 动脉

  (3)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得分。三、生物教育理论与实践题(共10分)

  50.C (2分) 51.A (2分) 52.①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 ④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⑤完成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⑥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⑦能否准确地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⑧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⑨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每答对一点计1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