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题(2)

时间:2021-08-31

二、口语交际与运用(共5分)

  1.考试结束后,小明和同学小强乘火车去上海看世博会。

  (1)在火车上,他俩和邻座的一位老大爷聊起了各自的家乡。

  小明对老爷爷说:“ 。”(2分)

  小明说完,老爷爷微笑着点点头:“嗯,看来你们家乡的确很美,很有特色,有机会真想去你们那儿看看。你刚才的介绍也很有文采嘛。不错! 不错!”

  (2)到了上海,他们在××宾馆31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小明用房间的电话拨通爸爸的手机,说:“ 。”(3分)

三、阅读诗歌和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28分)

  (一)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分)《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4分)《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二)阅读《狼》,完成下列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的作者是( ), ( )(朝代)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 (3分)

  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 (2)一狼洞其中(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乃悟前狼假寐( )

  3.翻译句子。(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