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理学考试题答案

时间:2021-08-31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分享了考研生理学考试题的答案,欢迎参考!

一、名词解释

  1.量子式释放

  2. 凝血因子

  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4. 不感蒸发

  5. 肾小球滤过滤

  6. 高渗尿

  7. 盲点

  8. 气传导

  9. 顺应性

  10. 解剖无效腔

  11. 瞳孔近反射

  12. 递质

  13. 异相睡眠

  14. 牵涉痛

  15. 旁分泌

  16. 应激反应

  17. 激素的半衰期

  18. 胆盐的肠肝循环

  19. 肺通气

  20. 动脉脉搏

二、问答题

  1.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2.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4.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有区别?

  5.阐述肾小管主动重吸收机制?并比较近球小管、髓袢升枝粗段与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在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十几种,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3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Ⅲ.

  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红细胞置于一系列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溶液中,观察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发现一定程度的低渗(0.8%~0.6%NaCl溶液)仅使红细胞膨胀,但不破裂,只有渗透压进一步降低时才出现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抗张力能力。这种抗张力能利用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反之亦然。

  4.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5. 肾小球滤过滤:单位时间里(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6. 高渗尿:尿的渗透浓度可由于体内缺水或水过多等不同情况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当体内缺水时,机体将排出渗透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即尿液被浓缩。

  7. 盲点:在中央凹两侧约3mm的视神经头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此部位被称为盲点。

  8.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窝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另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气传导,但在正常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9.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10. 解剖无效腔:每次呼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

  11. 瞳孔近反射: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12. 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13. 异相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其中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14.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15.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16.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惊吓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17. 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18.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19.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0.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