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试题(8)

时间:2021-08-31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 )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 )

  3.成语“金无足赤”与成语“水清无鱼”包含的哲理相同。 ( )

  4.矛盾普遍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

  5.“时势造英雄”,此观点属于唯物史观。 ( )

  6.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就是轻视实践,轻视感性经验,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 ( )

  7.中国既要解决自身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又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其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8.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 )

  9.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进口,它们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 ( )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 )

  11.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使之降雨,在这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 ( )

  12.孟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 )

  13.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 )

  1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词句的作者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 )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是传统的中秋节。 ( )

  16.“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 )

  17.即使是残疾人,只要条件具备,也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 )

  18.无效合同从合同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  19.事业单位以经济主义为主要目的兼顾社会效益。 ( )

  20.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同时,集体主义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

  主观题部分

  四、案例分析题(分析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王某,十七岁。一天,她到某商场用1000元购买了一串项链。她父母得知后,以她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为由,要求商场退货。而王某认为自己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表示不愿退货。

  (1)王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

  (2)其父母要求商场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五、公文改错题(下面一份公文存在多处错误。请从公文的构成要素、写作规范等方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如何修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