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品】教育孩子的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渔阳曾经隶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一次家里一个穷困的仆人偷拿了二百吊钱,怕被发现,写了一纸说卖二百吊钱还债,挂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窦见此,收养此小女,到此女结婚年龄,窦以二百吊钱嫁出。仆归,感激不已,画了一幅窦的画像,日夜祷告他长寿。

  窦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遗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钱替人嫁女;有丧无钱不能葬者,他出资埋葬;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在他悉心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颂扬。

  宋范仲淹《窦谏议阴德碑》上说: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五子登科的事迹,即使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一天,窝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碰到了一道难题。我不会做,心里非常郁闷。我就用笔在草稿本上乱画,把一页草稿纸画得稀里糊涂乱七八糟。我爸爸说道:“态度端正一点,不要这样。”我那是应为郁闷就偏不听,便说“我哪里态度不端正了。”听了我这话,爸爸生气的说“一个人不管成绩好不好,首先你必须要对这件事的态度、心态要端正。”我听到爸爸说的有道理就小声的说道:“我知道了。”接着他继续对我说:“还有你说话时语气不要这么凶,这对别人不礼貌。你应该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被打动了,所以以后我以后遇到了这样的事就会把心情平静下来,再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还有一次。那时是中午,我们开饭了。我自己就先一个人做到桌子上,等姐姐把饭端上来。一端上桌我就要准备开吃了,可爸爸一下叫住了我。我问他;“干什么呀!我还要吃饭呢。”可爸爸却说:“爷爷、奶奶都还没吃,你叫他们了吗?”我瞬间无语了,我知道我又错了。于是爸爸又开始给我讲大道理了:“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应该尊老爱幼。吃饭应该先叫爷爷、奶奶,他们来了我们才能吃。吃水果时不管是什么都要先问他们吃不吃。如果他们身体不舒服就要帮着他们做事,爷爷奶奶说的话要听,他们都是为你好。你还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我们辛苦地在外面打拼,爷爷、奶奶从小把你带大,要懂得知恩图报。有句古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爸爸说了这么多,还不是一个孝字吗,我一定会听你的。

  还有一次,那时候我们在桌子上吃饭。我在一盘菜里面翻来翻去,而且还只吃那盘。爸爸说:“你在那里面找什么?”我说“找姜丝呀。”本来以为我没错不会被骂。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错了,错大了简直是大错特错。爸爸说:“吃饭时各种菜都要尝一尝,因为各种菜圾它的维生素,吃了对身体好。而且夹菜时不要在菜碗里翻来翻去,这样不仅不卫生还有些不礼貌,让别人看了会在背后和别人议论你的。”我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说:“嗯,我知道了。”

  说了这三件事,爸爸就是教我做人态度端正,对人礼貌尊重,知道孝敬老人,吃饭不挑食。这些道理让我铭记于心,我心里暗暗地想,以后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