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试题(4)

时间:2021-08-31

  24.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5.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 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8分,第15题11分,第16题5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1分)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1分)

  (2)此河 开通有什么目的?(2分)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1分)

  (2) 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1分)这本书有什么影响?(1分)

  (3) 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分)

  (4) 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 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1分)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1分)该事件有什么意义?(2分)

  (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