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五课的练习题(2)

时间:2021-08-31

  C.弘扬中医药文化不需要体现时代精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15.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的小品形象,他执导、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走红。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很深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精华,黑土地上滋生出的民间艺术正是他艺术创作中一条割不断的血脉。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基础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作来自于文化创作者的灵感 D.物质条件差的地方也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6.2010年2月8日,徐州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新沂市草桥镇正式启动。徐州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因为()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动力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志愿服务的精神。仁者爱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早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液。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帮互助,大到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由此可见,要实现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就必须()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④以继承为主,以批判为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送你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2010年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19.上题材料中的事实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应积极创新 B.对清明节这一传统习俗应重点保护

  C.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陈规陋习严厉打击D.把文明祭祀作为先进文化建设重点

  20.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

  C.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 举。据此回答21~22题。

  21.假如以此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精华是一切传统文化的精华

  ②文化的创新过程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③这里的糟粕是指一切传统文化 ④文化创新也包括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24.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必须吸收一切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文化创新就是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③必须反对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④必须反对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共28分)

  25.(10分)中国海信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占据市场竞争优势,投入巨资,耗时4年,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机芯片,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机产业的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的?

  (1)《梁祝》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上述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27.(10分)近年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他们认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解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另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第三种态度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

  (1)如何看待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态度?为什么?

【高二政治第五课的练习题】相关文章:

1.关于高二政治第六课练习题

2.高二政治必修同步练习题精选3.高二政治综合练习题

4.高二政治物质世界课后练习题

5.初一上册政治第五课后练习题

6.高二政治下册意识的本质基础练习题及答应

7.第五课女娲造人课件

8.高二政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