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模拟题(2)

时间:2021-08-31

、古文阅读理解(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分

  10、按课文内容填写文中空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0

  ①、沿溯阻绝:②、不以疾也:

  ③、属引凄异:④、夏水襄陵:

  ⑤、清荣峻茂:⑥、虽乘奔御风:

  12、翻译下列句子4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一碗馄饨(12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1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16、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7、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18、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三)儿童不宜过顺境

  古人云:“儿童不家过顺境”;今人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都是说,只有让孩子从小受点苦,过点逆境,在风风雨雨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有所作为。因此,球王贝利把自己从小生活在贫民窟里,说成是一种“幸运”;世界著名作家海明威认为,不愉快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

  让孩子从小吃点苦,这话说起来容易,有些人却难以做到,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有不少做父母的,宁肯自己多吃苦多受累,处处做“的奉献”,也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吃半点苦,对孩子有求必应,极力使孩子生活在安乐窝里,生活在顺境之中,细想想,这样的父母心,诚然“可怜”,却不可取,因为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这话说得真好。自古以来,凡是日后有出息孩子,大多从小吃过苦。现在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溺,小小年纪就大手大脚,花钱似流水,只知道吃喝玩乐;唯我独尊,骄娇二气十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岂能有出息?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社会上的栋梁,就应该牢记“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民谚,就应该有意为孩子制造点“逆境”,让他们吃点苦,在艰苦的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父母这样做,才是真正孩子。

  ⒈本文提出的论点是:

  答:

  ⒉举贝利、海明威成功的例子作用是:

  答:

  ⒊民谚“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是什么意思?

  答:

  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的.“”与“溺”。

  答:

  ⒌如何理解“凡是日后有出息的孩子,大多从小吃过苦”的含义?

  答:

  ⒍贝利、海明威的“贫民窟”或“不愉快的童年”过去了,今天,还要人为制造“不愉快”吗?

  答:

  (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8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说明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分)

  答:

  2.第2自然段中说到黄河“新的问题”是指,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2分)

  3.文中划线部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分)

  4.从全文看,黄河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2分)

  答:、作文(40分)

  20、在生活中,人人都在盼望着。小学时盼望上中学,中学时盼望上大学,大学时盼望……在你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曾有过怎样的盼望呢?在你对未来的畅想中,你又有哪些盼望呢?请以'盼望'为题这一篇文章。

  注意:

  这个题目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回忆,可畅想等;具体的写法和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等;但内容要具体,不可空泛;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模拟题】相关文章: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2.期中测试个人总结

3.政治期中测试试题

4.英语期中测试题

5.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6.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期中测试卷

7.初二的政治期中测试题

8.小学期中测试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