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I卷文综高考真题(3)

时间:2021-08-31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

全国II卷文综高考真题

  图12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 (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4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

  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教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

【2020年全国II卷文综高考真题】相关文章:

1.2020年全国II卷语文高考真题

2.2020年全国II卷英语高考真题

3.2020年全国II卷文科数学高考真题

4.2020年全国II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

5.历年全国卷II高考英语作文真题及范文

6.2015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真题:谁最有风采

7.2020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 (全国II卷)附答案

8.2020年全国II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