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心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浙江心理试题及答案

  浙江心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感觉属于感性认知阶段,知觉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3.感觉和知觉是先后进行的,先有感觉,然后才有知觉。(×)

  4.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

  5.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扰引起的。(√)

  6.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

  7.定势对问题解决只能起到妨碍作用。(×)

  8.熟练地阅读课文、熟练地骑自行车等活动中的注意都是有意注意。(×)

  9.“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这种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情境想象法。(√)

  10.“爱屋及乌”生动地体现了情感的感染功能。(×)

  11.完成较高难度任务时,要取得最佳工作效率,动机水平最好处于较高水平。(×)

  12.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

  13.意志对行为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二是执行。(×)

  14.能力的“独立因素说”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

  15.构成人际关系的基本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6.品德是自觉意志的结果,是个体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和形成的行为习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反对把意识、心理分解成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B)。

  A.构造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2.( C )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往往被视为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强化   D.操作活动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C )

  A.形象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5.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语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体现了思维的( D )。

  A.概括性   B.选择性   C.分配性   D.间接性

  6.当人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说明想象具有( B )。

  A.预见作用   B.代替作用   C.补充作用   D.反馈作用

  7.“人在森林里看到狗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狗熊却不产生恐惧。”这种现象符合( B )。

  A.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 B.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C.情绪的进化理论D.情绪丘脑理论

  8.意志行为的基础是( A )。

  A.随意运动   B.不随意运动   C.行为动机  D.行为目的

  9.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条件是(B )。

  A.需要   B.诱因   C.兴趣  D.信念

  10.某人性情急躁,易发脾气,喜怒形之于色,遇事缺乏思考,其气质类型属于(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1.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A)模型,并据此编制了人格问卷。

  A. 3因素   B. 4因素   C. 5因素   D. 7因素

  12.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由(C )实现的。

  A. 试误   B. 强化    C. 顿悟   D. 同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无意识:是个体未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2.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3.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4. 退化:个体遭受挫折后表现出与自身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5.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

  2.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8种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3.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交流信息,丰富思想;协调行为,提高效率;以人为镜,认识自我;排解情绪,心理保健。

  4.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同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及趋向性等方面来表现个性差异的。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直接体现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社会内容与社会意义,本身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在性格特征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现方面,无不明显地带着各自气质类型的特点;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甚至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

  五、案例题(20分)

  李某,21岁,大学二年级男生,性格内向,气质文静。读高中时有一次在班上上台演讲,本来准备充分且认为取胜把握很大,却由于紧张而忘记演讲词,致使演讲没有获得他预料的结果。自尊心极强的他一想起这件事就十分懊恼,深感焦虑,觉得丢了面子,认为同学们从此就会看轻他。此后,他在多人的场合参与活动就感到紧张,上课回答教师的问题时也紧张。上大学后,发展到与老师与同学们谈话都紧张、慌乱,内心非常痛苦和不安。

  请分析造成李某紧张心理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李某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治疗步骤。

  这位同学的紧张心理主要源自于对自己过高的要求,也就是自尊心太强所致。人无完人, 谁都有可能失败, 失败了重新再来, 也为时不晚。有时候, 人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反而会影响到最终目的的达到,即“欲速则不达”。

  对于这位同学,首先,可以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寻找正确的理念(人都有失误的时候)代替不正确的理念(绝对要获得周围同学的赞许,绝不能有失误)。其次, 可以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即:第一步,在情绪轻松的情况下,想象自己跟同学、老师谈话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景,然后逐步发展到与个别同学谈话、适当参加宿舍、班级同学的集体活动,依此类推,使情绪一步步放松和适应,减少焦虑,直到自己不再紧张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