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2)

时间:2021-08-3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0-13题

  韦杰三君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早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10.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忘记与韦杰三初次见面时的谈话内容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韦杰三还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是谈话的时间短。

  B.本文叙述了作者与韦杰三相识、相交、相知以及韦杰三遇害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深切哀悼之情。

  C.本文虽然没有直接写“三一八惨案”的经过,但文章的内容却鲜明地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

  D.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E.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自然,可是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着作者深沉而强烈的爱憎情感,这也使文章内容十分真切感人。

  11.结合文意,请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12.作者反复写 “韦杰三是一个可爱的人”,请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13.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不厌其烦地叙写表时间数字,请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6分)

  第II卷 (表达题 8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伙盗贼真是猖狂,竟然在犯罪现场坐地分赃,结果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全部擒获。

  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新锐作家的新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式刚一结束,热情的人们便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各个展台。

  D.不能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都当作金科玉律,那样会束缚我们的思想。

  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国夏季电力紧缺,已有22个省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

  B.在旧书新出的热潮中,出版社纷纷为图书配插图,而在记者的了解中,不少年轻的读者却不买这个账。

  C.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字样的横幅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D.尽管能源生产和运输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

  16.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演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

  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

  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

  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

  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

  A.③⑤①②④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④①⑤

  17.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5分)

  北京前门地区即将面临危旧房改造整治,众多胡同内的老字号将因拆迁而消失。由于拆迁工作的启动,近日来这些老字号里几乎天天人满,许多人排队等候,就是为了最后体验一下老字号那满口余香的滋味。

  18.在下面一段文句中填上与加点句子内容连贯、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6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19.作文(60分)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测试题】相关文章:

1.备考小升初语文模拟检测试题

2.英语模拟测试题

3.2018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4.语文期末必做测试题介绍

5.小升初语文备考测试题参考

6.福独立写作备考模拟试题及

7.独立写作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8.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