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提分训练题(3)

时间:2021-08-31

  三 、综合题

  1.

  东方公司委托西方公司加工应税消费品甲材料一批,收回后的甲材料用于继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乙产品;东方公司和西方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东方公司对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11月10日,东方公司发出委托加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24万元。

  (2)2015年12月15日,东方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西方公司加工费20万元(不含增值税)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另支付消费税15万元;

  (3)2015年12月20日,东方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发出加工材料过程中的运杂费4万元;

  (4)2015年12月31日,甲材料加工完成,已收回并验收入库。东方公司收回的甲材料将专门用于生产已签订销售合同的乙产品200件,乙产品合同价格1.2万元/件。

  (5)2015年12月31日,库存甲材料的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140万元,加工成乙产品估计至完工尚需发生加工成本50万元,预计销售乙产品所需的税金及费用为2万元,预计销售库存甲材料所需的销售税金及费用为1万元。

  要求:

  (1)编制东方公司委托西方公司加工材料的有关会计分录。

  (2)判断东方公司2015年12月31日是否需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需要计提,计算计提金额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如果无需计提,说明理由。(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201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2015年3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16年2月以每箱1.5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500箱L产品;乙公司应预付定金80万元,若甲公司违约,双倍返还定金。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L产品1000箱,每箱成本为1.4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目前市场价格每箱售价为1.3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L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2015年12月31日因上述合同尚未履行,甲公司将收到乙公司的定金计入预收账款,未进行其他会计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80

  贷:预收账款                   80

  (2)11月10日,甲公司发出A产品一批,委托丁公司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该批产品的成本为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丁公司按照A产品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的5%收取代销手续费,并在应付甲公司的款项中扣除。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丁公司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载明丁公司已销售上述委托代销A产品的40%,销售价格为350万元(不含增值税),甲公司尚未收到上述款项。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92

  贷:主营业务收入                33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500×40%)

  贷:发出商品                   200

  (3)2015年1月1日,甲公司W型机器的成本为800万元,由于W型机器的市场价格下跌,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2015年度未出售W型机器。2015年12月31日由于以前期间引起设备减值的因素已经消失,W型机器的市场价格回升,预计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为835万元。

  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按照可变现净值恢复存货价值,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135

  贷:资产减值损失                 135

  要求:根据资料(1)至(3),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调整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

  一 、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

  尚未提货的已销售产品,风险报酬已经转移,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因此,选项C不应列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P45)

  【知识点】 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2. 【答案】 B

  【解析】

  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存货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存货成本,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因此,A公司购进该商品的实际成本=(50+8.5)-(50+8.5)×20%=46.8(万元)。(P46)

  【知识点】 存货的初始计量

  3. 【答案】 A

  【解析】

  2月8日领用Y材料成本=4100/2000×600=1230(万元),2月15日购入Y材料后成本=4100-1230+10830=13700(万元),2月20日领用Y材料成本=13700/(2000-600+3800)×4200=11065.38(万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本期发出材料成本=1230+11065.38=12295.38(万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期末存货成本=4100+10830-12295.38=2634.62(万元)。(P48)

  【知识点】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4. 【答案】 C

  【解析】

  截止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B产品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B产品,且可生产的B产品的数量等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B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1200万元(100×12)作为计算该批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基础。2015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200-240=960(万元),选项C正确。(P49)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5. 【答案】 B

  【解析】

  2015年年末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0.26-0.005)×800=204(万元),其账面成本=(1200-400)×360/1200=240(万元),该产品发生减值36万元(240-204)。2015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30-400/1200×30=20(万元),所以2015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上述交易或事项影响A公司2015年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金额=当期售出400件甲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400/1200×30-当期售出400件甲产品结转的账面成本400×360/1200-2015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6=-126(万元)。(P49)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6. 【答案】 D

  【解析】

  甲产品成本总额=200×15=3000(万元),甲产品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其可变现净值=200×(18-0.2)=356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为0,所以应当转回期初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50万元。乙产品其中100件有合同部分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成本=100×15=15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100×(16-0.2)=158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另200件应按市场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成本=200×15=3000(万元),可变现净值=200×(14-0.2)=2760(万元),乙产品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3000-2760=240(万元),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0-120=120(万元),因此佳佳公司2015年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50-120=30(万元)。(P51)

  【知识点】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7. 【答案】 D

  【解析】

  有销售合同部分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3.04-0.2)×10000=28400(万元),成本=2.8×10000=28000(万元),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没有销售合同部分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2.8-0.2)×3000=7800(万元),成本=2.8×3000=8 4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万元(8400-7800)。(P51)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8. 【答案】 B

  【解析】

  2015年12月31日电子设备的可变现净值=(1.4-0.1)×100=1300(万元),因为原计提减值迹象已经消除,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应全部转回,所以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项目中列示的金额为其成本1200万元。(P53)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9. 【答案】 B

  【解析】

  2015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20+5-6-8=11(万元)。(P53)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0. 【答案】 A

  【解析】

  甲公司应分别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应按合同价作为估计售价,其可变现净值=600×(30-0.4)=17760(万元),A产品成本=600×24=1440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应按市场价格作为估计售价,其可变现净值=200×(23.6-0.4)=4640(万元),B产品成本=200×24=480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B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4800-4640=160(万元)。2015年甲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160=160(万元)。(P52)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1. 【答案】 B

  【解析】

  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选项C不正确;扣除残料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如果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损失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选项A不正确;如果是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选项B正确;因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净损失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选项D不正确。(P54)

  【知识点】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12. 【答案】 C

  【解析】

  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毁损进项税额无需转出,所以在管理层批准处理前,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金额=100-20=80(万元)。(P56)

  【知识点】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二 、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B, C, D

  【解析】

  现金折扣在实际付款时,冲减财务费用而不冲减采购成本,选项A不正确。(P46)

  【知识点】 存货的初始计量

  2. 【答案】 A, B, C

  【解析】

  选项D,可变现净值不是现值,与折现率无关。(P49)

  【知识点】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 【答案】 B, C, D

  【解析】

  选项A,产品生产过程中因风暴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P54)

  【知识点】 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4. 【答案】 B, D

  【解析】

  甲公司负担的消费税=(40000+14000)÷(1-10%)×10%=6000(元),选项A错误;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材料时发生的加工费14 000元,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中,选项B正确;甲公司将收回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公司负担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借方中,甲公司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40000+14000=54000(元),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P46)

  【知识点】 存货的初始计量

  5. 【答案】 A, C, D

  【解析】

  企业通过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其公允价值确定,选项B不正确。(P47)

  【知识点】 存货的初始计量

  6. 【答案】 A, C

  【解析】

  选项B,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如果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选项D,盘盈存货应按照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P47)

  【知识点】 存货的初始计量

  7. 【答案】 A, D

  【解析】

  新准则规定,企业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选项A表述不正确;可替代使用的存货通常不用个别计价法,如果采用时,可能导致企业任意选用较高或较低的单位成本进行计价,来调节当期的利润,选项D表述不正确。(P50)

  【知识点】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8. 【答案】 A, C

  【解析】

  选项A,对外销售原材料计入其他业务成本;选项C,出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计入销售费用。(P49)

  【知识点】 存货成本的结转

  9. 【答案】 A, B, C, D

  【解析】

  【知识点】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0. 【答案】 B, D

  【解析】

  甲公司该批存货有合同部分的成本=1.9×500=950(万元),可变现净值=(2.2-0.1)×500=105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存货,成本=1.9×150=285(万元),可变现净值=(1.8-0.1)×150=255(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285-255=30(万元),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2015年12月31日该设备在资产负债表“存货”中应列示金额=950+255=1205(万元),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P51)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1. 【答案】 A, C, D

  【解析】

  甲公司销售C产品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52.1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2[(200-30)×60%]

  存货跌价准备            18(30×60%)

  贷:库存商品             120(200×60%)

  因此选项A和C正确,选项B错误;剩余40%的C产品账面价值=(200-30)×40%=68(万元),选项D正确。(P53)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12. 【答案】 B, C

  【解析】

  由于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属于非正常损失,应当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方达公司根据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按月计算发出W产成品的单位成本=(4000+300+7700-150)/(500+1000)=7.9(万元),当月月末W产成品的账面余额=7.9×(500+1000-1200)=2370(万元),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P54)

  【知识点】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三 、综合题

  1. 【答案】

  (1)东方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5年11月10日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24

  贷:原材料                    124

  ②2015年12月15日支付加工费及相关税金时:

  应交增值税税额=加工费×增值税税率

  应支付的增值税=20×17%=3.4(万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35(20+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38.4

  ③2015年12月20日支付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4

  贷:银行存款                    4

  ④2015年12月31日收回加工材料时:

  收回加工材料实际成本=  124+35+4=  163(万元)

  借:原材料                    163

  贷:委托加工物资                 163

  (2)计算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①乙产品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理由:乙产品可变现净值=200×1.2-2=238(万元)

  乙产品成本=163+50=213(万元)

  乙产品成本小于乙产品可变现净值,乙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甲材料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理由:甲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乙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因此甲材料也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解析】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2. 【答案】

  (1)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库存1000箱L产品,有合同部分应当执行合同价,成本=500×1.45=725(万元),可变现净值=500×1.5=75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未发生减值;无合同部分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可变现净值,成本=(1000-500)×1.45=725(万元),可变现净值=500×1.3=65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25-650=75(万元)。

  更正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75

  贷:存货跌价准备                 75

  (2)事项(2)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收到代销清单时,应当将350万元全部确认收入,手续费部分应当计入销售费用而不能抵减收入部分。

  更正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17.5(350×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7.5

  (3)事项(3)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得以恢复,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但是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万元(即将对W型机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更正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

  贷:存货跌价准备                 35

  【解析】

  【知识点】 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2017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提分训练题】相关文章:

1.注册会计师《审计》提分训练题

2.2017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套题训练及答案

3.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训练题

4.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单选训练题

5.2017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试题加分训练

6.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提分训练题

7.关于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提分训练题

8.2017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提分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