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

  1.新闻也叫__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繁衍(yán)荤腥(hūn)怜悯(mǐn)

  B.噩梦(è)契约(qiè)拷绸(kǎo)

  C.缜密(zhěn)瞌睡(kē)弄堂(1òng)

  D.尘埃(ái)骷髅(gū)游说(shūo)

  3.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颤抖坐想其成迥然有异

  B.沧桑安谧记忆忧心轻手捏脚

  C.循着直言老态龙钟消极怠工

  D.圣地防范仗义执言防患未然

  4.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_____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_____断了线了_____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_____

  A.,——:?B.。,。!

  C.,——。?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a)了。②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③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b)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④那么,我也这样(c),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d)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1.a、b、c、d四处横线上的词语依次是()

  A.发展睡着联想托付

  B.膨大横躺思考依托

  C.前进横卧想象寄托

  D.膨大横卧联想附托

  2.①句中“特殊的优惠的保护”是指____________;“廉价的劳动力”是指____________。

  3.②句中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具体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列数字

  B.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类比、列数字、作诠释

  D.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

  4.作者用②句这个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5.④句中用“!”作结,试分析一下这个“!”的用处。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解释词语。

  不同凡响:

  惊天动地:

  2.目前,在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是哪三个?

  3.上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把第一小节的文字改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喷射出火焰,飞船升空……”,表达效果如何?

  5.为什么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端午节

  “明天不准停工。”

  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在下午将要放工的时候,C厂一间机器隆隆的屋子外面,庄严的写字间的对面墙上——叫工人抬头发抖的布告处,张贴了这样一张新的布告。

  悲鸣的汽笛第三次拉放之后,这些流血冒汗的动物(在他们的生活状况上着想,根本就不能说是“人”)都陆续从花絮飞舞、浊气蒸发的车间(工人工作的地方)里面没精打采,很狼狈地走出。出了车间,在他们眼帘前首先呈现的,就是厂主方才新贴的赫赫布告,在“不准停工”的字样之前,放工的伴侣们都不知不觉地呆立着,一些教育权在先天就被褫夺了的工人,张望了一回不觉就一致发出了“又是什么”的疑问,少数略微认得几个字的看后,即垂头丧气地发出了微微的叹息,从幽怨不平的叹息声中,可以听出“明天——不准停——工”的断句。去看亲友、打牌、玩耍、休息的幻想和计划,都在这“明天——不准停——工”的断续声中化为轻烟——飘渺了而不可触摸了。

  “呜——”早晨第一次的汽笛响了,提了饭篮,拿了衣包,一个个工人依然照例陆续走进那数千劳动者的总压榨机关内去拼滴血汗。

  花絮依旧飞舞着,浊气依旧蒸发着,机器依旧转动着……这正是“不准停”的“明天”——旧历端午节。

  又是汽笛一声,上午十二时放工的信号悲鸣了。

  车间里的机器,不停地转动,花絮不停地飞舞,工人们各自在车轮转动花絮飞舞中,拿了饭篮,在机器旁的气管中吸取那黄色的`带有强性锈质的蒸汽水,将饭泡热,用他们的午餐。花絮不时地落入碗内,随之就进了他们的口腔;纱头不时地断脱;饭碗便时常离开手而去从事工作。——这是每日的经常情形;不过在今天,各车间里都似乎是处一种异样的哀怨、悲愤、沉闷、凄惨……的情景来。

  沉默着……只有机器转动声……

  一张数字较多的公告,又出现在黑色的魔鬼似的牌子上了:

  “王阿三、张小毛、李定国、胡小妹、余国香、朱长富、卫炳生、刘阿桂、张翠芝等九人,不服命令,擅自停工,着即开除,以警将来,此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