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四、延伸·拓展(18分)

  秋 颂

  罗 丹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靴。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静,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世,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无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须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像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dàn 安静)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19.说说文章的结构方式。

  20.最能概括全文中心,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段落是?

  21.文章具体抓住“秋”的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2.从整篇文章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3.就语言方面,谈谈你读了此文的收获。

五、表达·交流(50分)

  24.春无处不在,四季永恒;春在天地里,又在人中间;春是战斗的号角,是生命的火焰;春不仅限于春季,更有冬天里的春天。雪莱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这不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冬天已经蕴含着“春意”,孕育着“春色”……请以“冬天里的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4分) 二、(26分 第1、2、3题每题2分,其余每题4分)

  1. ①Sǒu ②pián ③jué ④jūn

  2.①气息 酝酿 ②登场 挂桃 ③湖蓝 典雅 ④喉咙 啁啾

  3.①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②天籁 ③相得益彰 ④销声匿迹

  4.①志南和尚 《绝句》 ②丘迟 《与陈伯之书》 ③蒋捷 《一剪梅》 ④王之涣 《出塞》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如:不知桃子何时变大了?不知西瓜何时变熟了(仅供参考)

  7.①千寻 铺垫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因为身在最高层

  8.①春花图 ②排比、比喻 ③拟人,写出了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像凑热闹似的情状 ④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三、(22分 除第18题4分外,其余每题2分)

  (一)9.总、分的关系

  10.比作“抒情诗”是因为“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的一首绝句”而且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用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比作“边塞诗”是因为“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边塞诗”

  11.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12.向往清静,希望自己的思想透明澄净

  13.“喧嚣了点”

  (二)14.用比喻的说法指出北京的春季很短

  15.比喻、对偶

  16.过渡(或承上启下)

  17.具体写北国春天的景象

  18.对比 写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向往与怀念的思想感情

  四、(18分 每题3分)

  19.总-分-总

  20.最后一段

  21.秋林、秋水、闲云、秋风等

  22.追求一种明澈、秀逸和“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俗世繁华的孤傲”同时有一种平静与淡泊、不注重名利的思想

  23.语言流畅洒脱,清新自然、精练优美。可从修辞方面加以品析,

  如:巧妙运用比喻句--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大量运用排比句--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还有引用--“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等

  五、(50分)24.根据实况进行评改

  [话题点拨]

  1.抓修饰语,限定范围的词是“冬天里”,这个“冬天里”可以是节令的,也可是象征的,如:挫折、逆境或危难等。显然,这个题要求文章的主体不是单写“春景”,而重在叙“春意”;

  2.选材,你可从人生的转机、家庭的变故与温暖、科学的春天、人间的春色、国家的改革等方面去挖掘适合主题的、有特殊意义的题材。

  3.在表现上,要注意“春意”与“春”的本质上的紧密相连,要把叙事与绘春结合起来,但这个“春景”只是衬托,只是“背景”。

  ......

【七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检测试题及答案

6.苏教版语文第二单元质检测试题

7.高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8.高一政治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