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3)

时间:2021-08-31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新*课*标*第*一*网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期末答案

  1.(1)一尊还酹江月 (2)封狼居胥

  (2)满地黄花堆积 (4)人命危浅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二

  1.A2.C3.D 4.D5.C6.C

  7.(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

  (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

  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3分)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10.(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3)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4)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①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②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③“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

  观点二:以“真相大白”为题好。①“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②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题。③“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主题才得以彰显。而用“隐瞒” 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

  四.【思路导引】 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其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如水泥路面的缝隙),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1.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2.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3.高三上册一月英语考试试题

4.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5.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

6.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7.初中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8.初1语文上册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