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练习(3)

时间:2021-08-31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在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4.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分)

  15.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17.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19.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5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希望_______。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试题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 2.C 3.C 4.B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6.B 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C 10.D

  第二部分(120分)

  四、(23分) 11(10分)

  (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2)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对,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12.(8分)

  (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2)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不论倦听还是除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3)锦水春残,花瓣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了思乡难归的惆怅,(4)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

  13.(1)磐石方且厚//据万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千村万落生荆棘/禾生陇亩无东西。

  (2)金风玉露一相逢//竭忠尽智/馋人间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五.(22分)

  14.(5分)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15(6分)

  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的积累过程,

  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弟兄辛勤劳累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以为的意义,既承接上文又与下文呼应,并为在今后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了铺垫。

  16.(5分)运用反复的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腐朽的过程的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具有感染力,四个看见突出了腐朽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一直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地自责和无奈情绪。  17.(6分) 重在写柴禾。因为柴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重在写人,虽然描写人的篇幅不多,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生命过程的关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

  六、(15分)

  18.(4分)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19.(5分) 答案示例:

  (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20.(6分) 答案示例: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七.(60分) 21。略

【高考语文试题练习】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试题结构

2.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

3.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试题

4.高考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5.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山东高考语文试题题型

7.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8.高考单招的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