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模板(2)

时间:2021-08-31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⑤④①⑥②③B、④③②①⑥⑤C、④②①⑥⑤③D、⑤②①⑥③④

  7.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的排比句。(2分)

  坚忍是到达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8.名著阅读填空。(3分)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10.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1.本文第(2)段三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15分)

  奇妙的克隆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出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是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拔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子变猴就是克隆猴。

  12、“克隆“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在说明其含义是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简要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行文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什么叫有性繁殖?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最后一段写道孙悟空的故事,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16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