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有关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课文

  联系青岛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青岛的海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四、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五、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候之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依次进行说明。

一、 总体设计的依据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感知、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并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章节属于世界地理的总论部分。在本册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主要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对第一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学习世界自然地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现有水平、学习预测三方面进行说明。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读图、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2、学生的现有水平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但基础不牢固。本课时内容相对较难也比较抽象,学生分析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

  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独立归纳地理变化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还需逐步加强。

三、 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利用图像和图片资料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所呈现的知识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归纳,及分析其影响因素。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主要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根据本课时教材内容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观察,地理比较,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导学的原则,辅助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读图观察、师生问答,分析讲授、独自归纳,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情境导入,探究规律,分析归因,学以致用”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多次思考、两个问题情景、两次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展示两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气温和降水。观察得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地区差异,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有没有规律?引入本课话题。

  (二)探究规律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对此图如何判读?给出读图指导,让学生明确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为以下的读图分析做好准备。接下来依次设置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读图观察,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和直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在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这一部分,由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读图方法,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读图观察,然后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共同得出规律。

  (三)分析归因环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设计。其中纬度位置是基本因素,学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从赤道地区多雨成因示意图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成因的好奇心,进而分析纬度影响气温的原理。然后利用两个问题情境,引出其他两个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利用实验现象、地形雨等直观图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对成因进一步探究。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 。

  (四)学以致用环节,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使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完成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提出问题,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学生思考,通过课下小组合作, 整理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说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