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

一、说教材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节日有许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和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饼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一种点心,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此活动让幼儿通过对月饼制作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月饼的种类、特征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掌握做月饼的整个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在注重健康、社会的同时突出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活动难点为掌握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如下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准备8张方形桌子,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实物、面团、馅泥、月饼模型;

  3、《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磁带、中秋节录像、制作月饼的录像带。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操作,主要是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选择一种馅泥,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练习团、压、捏的技能。第二次是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练习刻、印的技能。

  2、演示法:我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观看制作月饼的录像带,让幼儿对月饼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3、情境教学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间互相帮助,教师对幼儿的赏识激励,使幼儿对此活动有了健康和谐的理解和体验。活动中的《月饼展览会》让幼儿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4、互动法: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对月饼实物及制作月饼录像带的观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想象思维的发展。

  2、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制作月饼的过程中,通过制作不同造型的月饼,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游戏法: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在制作活动中我设计了"面团变变变""魔箱按一按"等游戏,让枯燥的制作过程变得趣味无穷。

  4、小组合作法: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七、说活动过程

  (一)课件欣赏,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活动开始时,播放中秋节录像带,让幼儿通过观看热闹的中秋节进一步了解中秋节,并让幼儿说一说中秋节都做些什么,从而引出活动主题——月饼。

  (二)观察、讨论首先出示让幼儿观察讨论月饼的特征及品尝月饼,然后示范月饼的制作方法,然后通过制作月饼来吸引他们,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去探索,充分调动起幼儿对动手操作制作月饼的兴趣。

  (三)共同探索,及时评价启发幼儿通过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之间进行讨论,议一议月饼的制作方法,初步尝试月饼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通过游戏活动"面团变变变"在教室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团、压、捏的技能制作出月饼,在通过游戏"魔箱按一按"练习刻、印的技能,在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我修正,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月饼。

  (四)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形式开展了幼儿自评、互评活动。首先是幼儿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制作月饼的意图及方法,然后让其他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找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教师同时给予随机评价。此环节较好地完成了对幼儿情感、语言能力、动作等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创造新事物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意图

  纸不仅是幼儿生活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今天我将带领孩子展开一系列互动,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愿意动手操作,并对试验感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尝试用折纸的方法让纸张站立起来;

  2、通过实验,了解纸的承载力。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纸84张、若干本图书、小箩筐、固体胶、小桶、白纸28张

  四、活动过程

  1、谈话:“纸能站起来吗?”引出活动

  (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

  教师:“小朋友,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纸吗?你们猜猜老师手上这张纸现在能站起来吗?”老师进行操作演示。

  (2)老师将纸折一折,放到桌上让其站立起来。

  教师:“小朋友请看,现在它站起来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尝试用折纸的方法让纸站立起来。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让你们面前的那张白纸也站起来呢?”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先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让它站起来?”

  (2)教师提要求。

  教师“现在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让你们面前的白纸站起来吧”

  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猜想,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幼儿猜想站立起来的纸上是否能放书本。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做的这些站立起来的纸能不能将书本放在它们上面而纸不会倒?”

  (2)教师提要求。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现在轻轻地将一本书放在纸的上方,看看到底能不能放?”

  (3)幼儿实验,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4)集体交流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自己的发现。”“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

  4、游戏:纸张大力士,比比哪一种方法折的纸站立起来的承载力最大。

  (1)请幼儿用桌上的三张卡纸分别折三个站起来的纸张大力士。

  (2)教师提要求

  教师:“请你们将书一本本地轻轻地放在每一个站立起来的纸上,比比哪一个上面可以放的书最多?”

  (3)幼儿实验

  (4)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上面放的书最多?它们的力气使一样的吗?

  (5)教师实验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三个站立起来的纸。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个参加纸张大力士比赛的运动员,你们猜猜它们三个谁可以成为今天的冠军?”

  教师实验,分别在三个纸上放书。

  (6)集体交流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的力气不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出“因为折法不一样,所以它们力气不一样”。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猜想一下不同种类的纸的承载力是否一样?然后用不同的纸实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