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数学说课稿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㈠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略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感受加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㈢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㈣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㈤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㈥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记忆加法法则;

  2、实践:足球赛记分动笔动手;

  3、能力:加法运算能力

  ㈦教学准备:课件或章前足球赛图

  ㈧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活动一:观摩足球赛: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3)(2)=5.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②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3球,下半场输2球,全场赢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二: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三: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活动四:教学22页例1、例2(详见课本)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活动五:练习:23页1.2

  四、归纳小结,升华新知

  同学们分组讨论,学习了哪些知识?并交流。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回归实践,再用新知

  作业:31页:课外作业选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

数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重复》。

  一、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系统、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节课我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创重组,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以学为主,当堂达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份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遵循多学少教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感受新知

  创设“理发师的困惑”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两对父子的身份关系入手,在解决为什么只有三个人的困惑中,理解两对父子中的重复身份,引导学生用四个手指表示重复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重复”的数学模型。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活动体验,揭示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抢椅子和猜拳两个游戏,这两个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我会巧妙的抓住“抢椅子”3人和“猜拳”4人,一共是7人,为什么只有6人站起来?进行质疑,让学生自主对教师的质疑作出合理的解释,最后引出请呼啦圈作裁判,进而引导学生继续主动学习。

  (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利用呼拉圈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集合思想。参加两个游戏的学生分别站到两个呼啦圈里,并引导学生自主把两个呼拉圈相交,让重复参加游戏的学生站在相交处。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创造出学生心中集合圈,这时老师帮助学生把呼拉圈学问提升到数学的集合圈,利用呼拉圈画出数学的集合圈,并用贴名条的方法,把参加游戏同学的信息补充完整,来进一步理解集合圈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我想通过这样的自主发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是我设计练习的宗旨。因此,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给动物分分类。再次巩固对集合图的理解。

  2、根据直观图画,计算商店一共进货多少种,让学生利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

  3、根据统计表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所学知识对解决问题的价值。

  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应用知识中体验了数学的价值。

  (五)回归生活,拓展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将组织同学们统计班级内爸爸吸烟和喝酒情况,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让学生找出既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爸爸的位置,从而拓展渗透全集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学少教,以学定教,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