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7)

时间:2021-08-31

物理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变压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电磁感应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同时变压器也是交流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是远距离输电不可缺少的装置。本节也为进一步学习远距离输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变压器工作原理及规律、

  难点是:

  (1)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2)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二、目标分析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把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交流电源的两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灯泡上。

  提出问题:小灯泡不与电源直接相连,它能发光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原有知识造成冲突,演示中随着我闭合电键,灯泡发光了,学生感到非常的惊奇。我接着又说,“我还能时它变得更亮,你信不信?”,随着我的演示,灯泡变亮了。

  “这个装置能起到改变电压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变压器。”这样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教学。

  (二)师生互动,新课教学

  1、变压器的原理的教学:

  (1)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随后我课件展示多种形态各异常见的变压器。

  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变压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然后学生自主总结变压器结构,介绍原、副线圈、铁芯相关概念,画出变压器的示意图和符号。

  设计意图:开拓视野,增加实际知识,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仍然根据开始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小灯泡未与电源直接相连,为什么发光了呢?你

  认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工作原理:“互感现象”。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由于电流方向的不断变化,穿过他们的磁通量时刻改变,在副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所以副线圈就有电流输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首先让学生猜想:副线圈输出电压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经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想到副线圈输出电压与原线圈电压、原副线圈匝数有关。设计实验电路图,得到实验方案:插图:

  (3)然后进行实验探究:U1一定时,n1,n2对U2的影响;n1,n2一定时,U1对U2的影响。

  (4)最后由学生分析总结规律:即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的快乐。

  3、理想变压器:(1)变压器工作时的能量损失

  问题1:为什么上述实验的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变压器工作时有哪些途径会损失能量?

  问题2:为什么铁芯是闭合的?在变压器通过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的过程中,闭合铁芯起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实验现象:

  将可拆变压器的铁芯由不闭合到闭合,观察接在副线圈两端的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师生互动总结:①理想变压器的特点②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设计意图:形象的实验,降低了学习铁芯的作用的难度,结合原有涡流的知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生活实例到理想化模型的建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升华。

  (三)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四)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物理说课稿 篇10

  物理库仑定律说课稿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时间安排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

  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

  学习目的及达标方法选择:

三、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

  ㈠复习准备、引入新知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先观察2组演示实验,并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对库仑定律及应用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演示1]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演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③电量:带电体上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量代数和不变。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㈡积极主动,探究新知

  1、点电荷

  ⑴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忽略,那么带电体可以看作一个点,所带电荷称为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带电体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⑵元电荷: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的整数倍,或者与它们相等,因此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大小为1e=1、60×10—19c。

  2、库仑定律

  [演示3]让带电小球*近悬挂在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

  这说明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用跟带电体间的距离有关。

  问:若以悬挂的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几个力?平衡时它受到电荷间作用力跟那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f=mgtgα。,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演示4]带电量不同的小球*近悬挂丝线的带电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⑴库仑扭秤实验:

  出示库仑扭秤挂图,简单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

  实验结论,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⑵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关于物理说课稿10篇】相关文章:

1.关于物理说课稿3篇

2.关于物理说课稿4篇

3.《电功》物理说课稿

4.《压强》物理说课稿

5.初中物理说课稿

6.初中物理说课稿

7.《空气》物理说课稿

8.初中物理说课稿

9.关于《电功率》的初中物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