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有趣的陀螺,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目测、尺量、棉线、纸条"多种方法找出圆的中心点后来制作陀螺,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用尺量、棉线量、纸条对折"这些在平常美术活动中是很少见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制作陀螺,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只要动脑、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2、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⑴让幼儿学习掌握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 ⑵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社会性目标: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幼儿的兴趣。

  3、探索法让幼儿了解、掌握找出圆的中心点的几种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选择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放置三个辅助材料:尺、纸条和棉线。让幼儿自己选择探索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5、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四教学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个。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

  4、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和白色硬纸、牙签、彩笔、剪刀,供画圆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的陀螺画面色彩图,让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画面设计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作

  第一步:示范创作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2、个别幼儿上前来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出来。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沃尔塔瓦河》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联想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从而对爱国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能够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初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对比、歌唱、律动、舞蹈等不同形式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集体协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在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音乐中走入教室,教师提问曲名以及布拉格是哪个民族的?从而引出捷克,再过渡到捷克民族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上。(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音乐入手,拉近学生与课题的距离,对之后的学习内容有所期待,能够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2新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感受——体验——再感受原则进行)

  初步聆听音乐:播放《沃尔塔瓦河》,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音乐作品形象。提问学生: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是什么刺激你的想象?(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深入欣赏音乐,分析探索各乐段的音乐形象,理解寓意:①引子:播放引子音乐片段,提问:由什么乐器奏出?它代表着什么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辨别引子中的“冷泉、热泉”。(设计意图:分辨乐器音色展开丰富想象,从对比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②《沃尔塔瓦河》主题: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旋律特点,并指导学生深情地模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设计意图:体会旋律的舒展开阔性,体会乐曲本身的寓意)③林中狩猎:播放《林中狩猎》音乐片段,提问:与前两段相比,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主奏乐器造成音色、音乐情绪的转变?根据音乐联想河水正流经哪里?(设计意图:顺着前面的线索,进一步展开联想,使音乐与音乐要素挂钩,引导学生归纳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④乡村婚礼:播放《乡村婚礼》音乐片段,让学生根据音乐猜测河岸旁正在进行什么活动?引出波尔卡舞曲这一舞蹈类型,并按节奏特点演示基本舞步,教师随机请学生一同跳舞,其他同学随音乐节奏拍手,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设计意图:活跃课堂,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搭建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⑤月光、水仙女的`舞蹈:播放《月光、水仙女的舞蹈》的音乐片段,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音乐力度、速度及音乐情绪的转变判断现在可能处于哪个时段?并引导学生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音乐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⑥《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音乐片段,画出简单的旋律起伏线。分组讨论:这段音乐情绪变化了几次,都分别描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让学生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体会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⑦简单归纳交响诗定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往往能更好的记住结论)

  3课堂小结:

  再次感受音乐:结合作者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设计意图: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在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