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京剧脸谱》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能运用绘画表达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符合《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的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观察不同的形态、色彩,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结合《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状况的发展特点,根据教材本身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需要和能力,我将本次活动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于:

  1.认知目标:了解京剧脸谱中对称、夸张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不同颜色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脸谱萌发对京剧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根据三维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设立了如下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2.活动难点:了解脸谱的基本知识,知道怎样给脸谱上色表达不同类型的脸谱。

二、幼儿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大班幼儿虽然抽象思维正在萌芽,但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定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这样有助于幼儿细心观察,从而能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京剧脸谱》的内容就符合这一特点,孩子们能够通过对京剧脸谱的观察与体验,让幼儿在回顾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它的表现手法与特点,敢于大胆作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三、活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表演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让幼儿在视、听、讲、做的练习中领会京剧脸谱绘画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所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从而实现由教师被动的教到幼儿主动学的转变。

  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通过用心观察、共同讨论、围绕主题想象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看、说以及绘画的环境下不断尝试艺术表现,逐步的掌握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大班的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本次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大胆表现。本次活动准备有视频《京剧脸谱》、图片若干幅、勾好线条的脸谱人手一份、水彩笔人手一份、音频《京剧脸谱》。通过视听觉相结合,加上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艺术表现掌握程度,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来组织本次活动,基本流程为以下四部分: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以视频《京剧脸谱》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通过视频观看,引起对视频中大花脸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

  (二)观察图片

  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手法设置提问,“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一样?”“图片中的脸谱跟我们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了解脸谱的形态与色彩与我们脸的不一样性,明白脸谱对称的特点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观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红色、黑色代表好人,黄色、白色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色、银色代表神话人物。

  (三)指导幼儿绘画

  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类型的脸谱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肯定幼儿心中自己的规划,无论是金色神仙还是黑色老爸,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教师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作画出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其提高,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角色扮演

  萌发对京剧喜爱之情。通过对幼儿作品的互相评价,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脸谱。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倾听幼儿对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萌发对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愉悦活动中结束这次绘画活动。

六、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此次课程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家园共育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者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的表现能力,还有事物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校方法,经过观察分析,进行一定的活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2.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家厨房照片资料、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视频导入

  1. 播放一小段《中华小当家》做菜视频,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2. 今天我们就来一堂有关厨房的课。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把学生带入做菜视频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厨房的意义,为后面设计新课做好铺垫。二.看看我家的厨房

  1. 教师展示现代厨房图片,学生比较自家的厨房。

  2. 同学讨论,说说自家厨房不同的地方(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通过现代厨房和传统厨房的区别了解,懂得厨房的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欣赏启发。

  1.听完同学们描述自家的厨房后,教师与大家分享下其他关于厨房的作品,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

  2. 教师提问:书本的三幅儿童作品分别用了哪些绘画工具?描绘的是厨房的哪一个角落?了解不同的美术用具、绘画方式表现不同的绘画效果(线描钢笔画、油画棒绘画、水粉画);明确绘画视度,学会抓住厨房的特色之处。

  四、创作表现。

  第一次练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创作一幅能表现自家现在厨房的特点的图画,可以选取一个视角,教师做巡回辅导。

  过度:

  五.设问导入。

  刚刚同学们画的都是干净漂亮的厨房,你们想不想知道以前人们的厨房是怎样的呢?

  六.拓展内容

  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与现代厨房图片进行对比,感受新老厨房的巨大变化。

  七. 原因思考。

  1.为什么厨房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厨房变迁的含义。教师总结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科技的进步。

  2.预设问题:社会继续在不断快速发展,那厨房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八.交流讨论

  1.教师设立大背景:假设你生活在一个世纪后的超级社会,你想象设计自己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厨房用具会有哪些改变?(可以从:结构材料;用具用途;燃料转变等方面考虑)

  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设想。

  九.想象创作

  第二次练习:运用想象和夸张在原来的基础上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交流评价。

  1.学生展示并评选作品。每位学生来老师这边领一个小印章,印在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上。

  2.教师总体评价。

  结课

  情感延伸:教师总结,通过绘画自家的厨房,学会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家的厨房里多多帮助父母干家务。

  课后交流与拓展

  尝试用其他表现方式完成作品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