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屈原列传》(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组成了“生命的赞歌”这一模块。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我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判断、介宾后置、被动等句式。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世间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也是生命。那么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屈原列传》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 “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等。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被动句“为天下笑”等。

  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我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老师的讲解,梳理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我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用多媒体出示题目)

  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出的高洁品质。

  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作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接着,我让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然后我在加以点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1)—(2)—(3)—(4—11)—(12)

  任———疏——怨——黜——迁——自投汨罗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理清脉络。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没有级别的课;其次,我要衷心感谢在先后三次磨课过程中给予我帮助、为我出谋划策的领导和老师们,真的感谢你们。第三,我要感谢全塘中心小学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展示自己才华和暴露缺点的机会。展示才华,令我信心倍增;暴露缺点让我找准方向,知难而进。今天,我执教的是新课标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 通读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统领单元的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悟、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3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今天,我执教了《老人与海鸥》的第一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褪色、撮起嘴、扇动、漩涡”等词语。2.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这节课,我总的设计意图是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感受”;读中品悟,悟后赏读,在感悟文本之后再进行赏读,读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更好地读。尝试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由衷地感受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老人与海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具体的操作策略如下:

  1、课前通过吟唱歌曲,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氛围,消除了同学们紧张、恐惧的心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脑等多种感官,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堂。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应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2、教学思路力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初读课文,把握课文所描写的两幅画面——精读第3自然段,品悟老人喂海鸥时的默契、和谐—— 联系上下文,从“每天”、“十多年”来丰厚这幅默契、和谐的画面,从而探究默契背后的原因,感受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品读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感受老人的勤俭节约,通过拓展资料,品读老人简朴背后的故事,然后通过小练笔走进老人的内心深处,领悟老人十多年来那份对海鸥永不褪色的爱,那份对海鸥永不褪色的情谊,从而丰满老人喂海鸥这幅温馨感人、默契和谐的画面。

  3、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小学语文浙派名师张化万曾说,“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

  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读”应该贯彻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在本堂课上,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比如,教学“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个句子时,先请同学说说,你是从这个句子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呢?当学生说到从“步行二十余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时,我马上追问: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从这个句子的什么地方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呢?力求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从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赶、只等多角度、多方位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教学“老人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我出示“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两个句子对比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习得语言,领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的用意。

  4、读是为了更好地悟,悟是为了更好地读。当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品悟重点词句畅谈自己的体会后,我十分注重学生悟后赏读重点句,读中品悟,悟中蓄情,力争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比如教学“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个句子时,当学生理解到位后,我说,这位老人为自己想得少、为海鸥想得多,怎么会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怀着对老人的深深敬意赏读这个句子。当教学“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个句子时,我问:同学们,这句话中有没有“默契”“和谐”这样的词,但你感受到默契、和谐了吗?这就是作者邓启耀的妙笔生花。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朗读出来呢?于是我创设三种情景来品读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5、构建活力课堂。我个人认为:活力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扎实的课堂。因为只有扎实,才有效;只有有效,课堂才充满真正的活力。

  老师们,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世上没有十全十美,只有残缺的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师们,《老人与海鸥》这篇文本,在专家、领导、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我是这样解读的,也是这样执教的。我相信,同一篇文本,由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出发点不同,因此解读出来的效果也肯定不同。正如有句话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我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批评意见,敞开你们的胸怀,不吝赐教,为我更快、更好地成长助一臂之力,在此我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