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1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不等式及其解集》。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不等式及其解集》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九章第1节内容。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有相等与不等的情形,就是有大小之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

  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互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安全教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是重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读图讨论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第一节知识性特点,应着重采用自主探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图片、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1)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等式,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更学生更过的时间分组预习讨论。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出示学习目标,预习展示,练习反馈,课堂自测,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观察学习目标,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之间的探讨。

  【设计意图】:本次任务为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本节几个概念,并通过学生的举例回答,从具体的实例中去掌握这几个概念。

  2、预习反馈

  让学生自己来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来概括这几个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念能力。

  3、老师归纳,练习反馈

  归纳补充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反馈。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不同的练习。如

  1)、不等式的定义设置,(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不等式;

  (1)-2<5(2)x+3>2x(3)4x-2y<0(4)a-2b

  (5)x2-2x+1<0(6)a+b≠c(7)5m+3=8(8)x≤-4

  2)、用不等式表示:

  ⑴a与1的和是正数;

  ⑵y的2倍与1的和小于3;

  ⑶y的3倍与x的2倍的和是非负数;

  ⑷x乘以3的积加上2最多为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是2x>1的解

  B.x=3是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2x>1的解

  D.x=3是2x>1的解集

  及认识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有两种:最简形式与在数轴上表示。分组讨论找规律,记口诀。(定界点,定方向)相关题型: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x>-2;(2)x≤3;(3)y≤0

  找三名同学上台展示。

  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4、课堂自测

  检测学习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5、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增强成就感及学习数学的兴趣。A类:教科书P119,120:1,2,3;B类:卷:能力提高作业。

五、反思:

  本节教学,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回味的地方。

  1、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知识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懂得的程度就越高。导入的恰当、合理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衔接和理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对新知识起到设疑、点拔的作用。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实例过马路、跷跷板体验生活中的不等式,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参与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知识拓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既可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又让学生产生学习不等式的需求,也使学生对解不等式的方法有了很自然的联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必要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定。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不等式时,类比方程、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掌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利用数轴把解集讲解得非常透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用处。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最后的小结,不是流俗的学习内容小结,而是思想方法的小结,它起到了提纲挈领,梳理总结的目的。

  3、重视数学的“再创造”

  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和根本出发点是:改善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吸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建构者。留给学生的作业:完成课外探究题,借助数轴归纳求不等式的解集一般规律。教学时重视了数学的“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需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反复研究、探索、思考、概括,亲身经历“再创造”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自主获得知识。

  总之,教学设计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独立思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