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欢欢喜喜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来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随机播放过年习俗如贴年画、贴门神、剪纸、、、、、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教学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 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 说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四步:

  a) 通过“分果汁”和“游长城”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b)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表格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了解反比例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中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c) 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24页的两个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判断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六、 说作业设计

  作业是“练一练”第2题

  作业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课稿 篇8

  一、设计理念:

  彰显我校高段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即:“五步教学法”,力求把课堂还给

  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首精读古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

  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

  比渴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策略:

  1、教法:点拨、诱导。

  2、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语练。

  (二)谈话导课: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

  (三)预习展示:随意指定某组几号汇报,这样既彰显个性,又提示学生

  注意倾听。师适时评价。

  (四)、生疑、解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五)、知识拓展: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你想到什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六)、感情升华:师生再次配乐吟颂这首诗。

【精选说课稿八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汇编八篇

2.精选说课稿合集八篇

3.【精选】说课稿汇编八篇

4.【必备】说课稿八篇

5.【热门】说课稿八篇

6.说课稿汇编八篇

7.说课稿汇总八篇

8.【实用】说课稿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