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了一些新的食物单词,要求掌握句型Taste this. It‘s sour/sweet.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已学习了What’s this?这一句型,在这一课中又得到了巩固,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能较好地掌握本课句型Taste this . It‘s sour /sweet.

  (3) 掌握有关食物的词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大胆开口,积极参与语言的实际交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教材的处理。

  (1) 会话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表演为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2) 词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听能说。

二、说教法。

  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本课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主。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4个步骤来完成。

  1、组织教学,引人入胜。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曲来组织教学,结合前面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学习词汇,强化句型。

  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借助实物、单词卡片,让他们对词汇有初步认识,把词汇套入语言项目What’s this? It‘s…进行替换练习。并请两位同学进行点单词的比赛,老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视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到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3、游戏活动,寓教娱乐。

  游戏、竞赛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游戏和竞赛中让他们获得胜利的喜悦,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提高他们掌握词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即巩固了What’s this? It‘s …这一句型,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布置。

  听录音,涂颜色。

四、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Unit 2 Tasting

  orange

  Sour lemon

  Sweet chocolate

  apple

  2、时间安排:组织教学约5分钟,词汇教学约10分钟,绘画教学约20分钟,作业约5分钟。

  3、教具的使用及整个设计要体现的特色:

  本节课使用的教具有:录音机、盒子、卡片、水果、巧克力、醋、糖水等。

  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感性教具,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利用几个层次的口语训练,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本课的重、难点在轻松的情景对话及游戏、竞赛中得到深化、化解。

说课稿 篇2

  一、选材: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草地、花园、天空、大树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而“踢踢腿”、“闻花香”、“排排队”、“睡一睡”更是来自幼儿自身的生活。我通过改编儿歌的形式将这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串连,组成了新的内容。既符合了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体现了对小班幼儿语言的需要,又以情感上让幼儿获得愉悦。具体目标为: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掌握词汇“踢踢腿”、“闻花香”、“排排队”、“睡一睡”。

  2、运用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指偶小虫虫:导入时用到了指偶,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引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也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2、Flash课件:通过欣赏FLASH,把儿歌内容更直观的摆在孩子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建构的方式,共同成长。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情境创设法:利用可爱的小虫虫这个动物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观察法和启发引导法相结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flash的动画形象,让幼儿通过五官的感受来发现、探索画面内容,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幼儿在观察画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教育性。运用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认识小虫虫。教师运用指偶,与幼儿近距离的互动,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通过动画,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通过观察、表述、模仿、表演来学习儿歌。其中,先分段后完整的教学使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儿歌。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幼儿用手指扮演小虫,边玩游戏边朗诵儿歌。运用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也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达到了复习儿歌的效果。

六、教学体会:

  1、儿歌讲究韵律美,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儿歌节奏与动作节奏的相协调。

  2、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也比较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乐于跟着老师学,主动地参与创编,也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