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美术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3课《画中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单方面讲,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②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③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线条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线条,感受线的魅力。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激趣导入——分析作品——临摹表现——展评作品四个环节组成。

  1、 激趣导入: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展示实物,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2、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1)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画家也是从生活中寻找到很多线条并运用到绘画中。(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

  讨论:

  ①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②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放牧图》:线条粗而短体现了奔马的骠悍与力度。

  《黄河逆流》:线条粗短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种不屈不饶的向上精神。

  《八十七神仙卷》:线条曲直、粗细、舒缓体现神仙衣服随风飘荡的感觉

  通过分析,进一步感悟不同线条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体会线条的表现力,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感受线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艺术美感。

  (2)、其实线条在画面中不但能表现生动的形象,同时还能表现画者的心情与意境。

  思考:

  ①画面中线条有什么特点?

  ②你从中体会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女像》线条疏朗、简洁。多采用曲线造型,表现画家当时心情的平和与恬静。

  《两个青年农民》利用曲线与交叉线的结合,是画面出现层次感,线条的粗细变化也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

  《海景》前景运用大量的直线造型,表现风平浪静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线,有给人一种要变天的感觉。这种直线与交叉线的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臊动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说明画家当时含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3、临摹表现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并体会线条的表现力,了解、体会画中线条,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兴趣。

  4、展评作品

  请同学说说尝试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交流空间,培养学生评述能力。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上课时我准备了几件物品,如木棍,树枝,树皮,让学生用线表现出来。教学中我通过语言的提示设计一些练习,要求学生画出有情感的线,如“刚强有力的线条”、“温柔的线条”、“奔放的线条”、“平静的线条”、“烦躁的线条”、“潇洒的线条”、“犹豫的线条”等等,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线条的无穷魅力。

美术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首先,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情况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因为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述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

  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兵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对雕塑特征和艺术手法全然不知,而且秦朝距离现在历史比较久远,所以学生觉得本课内容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兵马俑的音乐——《兵马俑幻想曲》(播放课件)。学生们都沉浸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接着向学生展示一段秦代战争的影视片段。(播放课件)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规模宏大的影像场面结合在一起,立刻把学生带到了久远神秘的秦朝时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也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我在本课教学网站上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播放课件)包括秦始皇简介、俑的知识、兵马俑简介的视频和许多秦始皇陵的图片。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整体感知中,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真正体会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

  有了整体的感知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汇报兵马俑的艺术特征。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兵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铠甲甲丁历历可数,衣服褶皱生动。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秦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和雕塑的魅力。并从中体会到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四个环节——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有了欣赏的基础,我试着让学生对兵马俑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兵马俑的评价。然后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找一些国际名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播放课件)学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阅读,自己对兵马俑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想把新的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特意设计了留言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次尝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两次评价不但使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评述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国和珍爱国宝的情感。(播放课件)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兵马俑作出的评价。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进入第五个环节——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播放课件)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结束。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