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第四个课题的第一节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钳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划线和錾削、锉削的操作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锯削工具,掌握锯削操作方法。锯削是钳工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工件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锯削,学习好锯削,才能为今后加工、装配机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训中,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锯割方法,才能正确的把工件制作出来,在钳工实训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和技能操作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手锯和锯削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锯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对钳工的理性认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手锯的正确使用和锯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锯削方法。

  二、说教法:

  本课题以“边讲边示范边练习”为主线,通过对锯削实训进行授课与示范指导、巡回指导、总结指导四个步骤,实现对每一个姿势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1、讲解示范锯削的基本姿势和安全知识。

  2、教师精讲多示范,学生多观察多练,充分体现生产实习教学的直观性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3、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对比,互相指导的方法,使学生感到互相帮助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4、通过在理论指导下的反复练习,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讲清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逐步学生提高技能。

  基于对本课程实践技能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锯削实例零件为加工项目,通过实物展示前面实习中学生加工的零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向学生提出锯削零件的加工项目,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通过媒体展示,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和完成任务,最后反馈小结,从而讲清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学生提高技能。

  三、说学法

  1.通过展示学生自己的零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本课题通过把锯削的姿势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姿势动作,边讲解边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钳工技能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法。

  2.在项目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新技能。同时也安排学生互帮互学,让学生互相关察,相互纠正错误的操作姿势,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主要掌握授课指导、示范指导、巡回指导、总结指导四个基本环节。

  巡回指导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巡查和指导:

  1、站立的位置及姿势是否正确;

  2、锯弓的握法及锯削姿势是否规范;

  3、安全文明生产。

  (1)锯条要装得松紧适当,锯削时不要突然用力过猛,防止工作中锯条折断从锯弓上崩出伤人。

  (2)工件将锯断时,压力要小,避免压力过大使工件突然断开,手向前冲造成事故。一般工件将锯断时,要用左手扶住工件断开部分,避免掉下砸伤脚。

  总结指导

  在训练结束后,老师根据课堂记录对实习纪律,文明生产方面进行总结;对工件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学生真正掌握锯削姿势。

  五、教学预设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以“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并以启发提问,讲解示范,实践教学,教师点评,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展示工件,示范演习,巡回指导,使学生直观易懂、降低难度,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通过“任务书”以及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进行课堂反馈,积极肯定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说反思

  课堂上在动作示范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太多所以有个别姿势动作不正确无法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造成有些学生养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如果加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会提高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也就是运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将现场将学生操作的典型问题拍摄下来,即时放映共同探讨。这样评价反馈的及时,利用这一手段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会起很大的作用。

  动手能力的培养绝不是短短45分钟时间能解决的。这需要师生共同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来体会、交流、感悟的。在以后的实习中,应该多加注意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要强调实习的安全注意事项。

说课稿 篇5

  本次说课的课题是《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所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本课内容是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第3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多项式的延伸与应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铺垫。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辅助后续内容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会对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2.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应用;

  3.通过本节升降幂体现的整齐美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时的重难点来制定。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为方便后面的整式加减,结构特点是由问题到新知,再由新知到应用的过程。在已学过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项以及加法交换律的背景下,提出重点是认识升降幂排列并能按要求正确排列多项式,教学中借助学生自学总结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重点;而在《课程标准》对学生自学能力得要求上提出本节的难点为理解升降幂排列的内涵并进行简单应用,教学中依靠习题的巩固提升与教师点拨来突破。

  在教材的处理上,开篇的提问已经为学生指明了本节的地位及作用,教学中简单陈述其对后续内容的帮助作用即可。教材中对于升降幂排列的定义需要教师讲清道明,即升幂是按指定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降幂则相反,这也就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中的例题教师需要板书为学生形成示范作用。教材末尾的注意部分则可以作为知识小结让学生总结体会,这是学生发挥应用能力的前提。

  本班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心理依赖性强,学习中容易形成惰性而懒于主动思考。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即学生自己先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将自己的所得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展示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脑以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本节教学手段主要借助教师编写的学案来进行。学案严格按照本校的“导展练测”四环节展开。教学坚持学生不学不上,学生先展示,教师后教学,以小组推进课堂的原则。

  本课的教学总体思路是借助学案实现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环节主要有教师导入,学生展示交流,课堂巩固提升,反馈测试和学生总结收获这些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与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推进的教法紧密相连。教师主要针对教学重点提问升降幂定义的理解,针对教学难点提问升降幂的内涵,针对学生能力发展提问学生本节所获。学生根据自学导测,习题练习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本节的知识体系借由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来归纳。练习设计与作业安排的创意来源于《导学方案》。板书主要以体现在教学重点的突破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标。

  教学结构中的师生互动主要集中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转换上,开始的导入互动引出本节内容,中间的重点讲解突破本节重点,板书讲解规范解题过程,最后的总结收获提升学生自学自理能力。

  总之,本节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多项式进行升降幂排列,会进行相关应用,依靠学生自学在先,教师指导点拨穿插其间,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收获在后的方式进行,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自理的能力,形成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选】说课稿汇编5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4.精选师说说课稿汇编十篇

5.【实用】说课稿汇编九篇

6.【热门】说课稿汇编5篇

7.关于说课稿汇编5篇

8.关于说课稿汇编4篇

9.【必备】说课稿汇编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