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在学完《动物行为的类型》这节后、学生已掌握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并已形成了动物每一种形为产生与适应环境关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从动物行为产生的角度分析本节两个行为。本节课由于学生没有学过"遗传物质"的概念、对"先天性行为"的概念不宜深入。主要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能力目标

  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难点:动物的学习行为。

三、说教和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及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

  学法:主要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课后查阅收集资料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学资源:讲义、多媒体资源等。

  (1)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和习惯的不同、每4∽6人为一组学生座位两两相对。

  (2)小组活动:

  确定分担角色:资料搜集者、新课背景知识概述者、新知识学习者、小组实验者、小组讨论记录者、小组意见表达者等、其中资料搜集者和新知识学习者人人都要担当;有的人还要担当多种角色。

  (二)、新课背景知识的复习:

  动物的行为、类型、请列举一些动物行为。

  (三)、新授课:

  1、以"19xx年狼孩"故事导入、引出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并请学生谈谈在饲喂宠物过程中、你发现哪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哪些需要去调教的

  总结概念:"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2、分析图片和有关事例、分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小组讨论两者行为的不同点、教师引导从行为产生来源、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和适应环境生存的意义。

  小组评比:各组之间进行评比、依照小组分和个人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3、针对"学习性行为"能力强弱探究、采用课件播放学生课后"动物绕道取食"实验录相、并对小猫和小鸡比较、学生直观地较易归纳并能回答"想一想":动物学习能力与动物进化有什么关系

  播放动物表演课件、引导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直观认识动物学习行为的训练、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联系"条件反射"知识、由学生小组讨论:你对人类学习行为有何新认识平时怎样端正学习态度和注重学习方法呢

  课堂练习:热点考点聚焦

  1、与"狼孩"事例不相符的叙述是()

  A、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B、环境因素对人的学习行为的形成有影响

  C、狼孩没有学会说一句话、是因为其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

  D、如果错过了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很难补偿

  2、"猫捉老鼠"是先天性行为吗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呢

  3、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不应选取的动物是()

  A、小鸡B、小鸭C、成年狗D、小鹅

  小结:先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段文字选自人教版五下年级《人物描写一组》,文章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本文刻画了王熙凤见到林黛玉时的言行举止,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本段文字很有特色,是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从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一是人物的衣饰,二是人物的眉目,三是身形及神情,分三句话进行介绍,结构条理非常清晰。文章在用词用句上也独具特色。首先在用词上,对于王熙凤衣饰的描写很有规律,材质、做工、物品名组合而成,而且在介绍时从下而下非常有序。其次,在介绍眉目、身形及神情的部分,采用对仗的形式,使文章在阅读上节奏分明,富有美感。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通过“词语分格式”、“对比呈现式”阅读的方式体会人物外貌描写上用词、用句的结构特点及对仗的表达特点,并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说预设

  根据以上目标及我对五下年级学生的了解,本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三大版块进行教学:第一版块是初读文本,梳理描写,把文读薄;第二版块是品析词句,链接拓展,把文读厚;第三版块是整体回归,感受人物,将文读悟。

  接下来,我就根据以上版块,介绍我的教学预设过程。

  第一版块:初读文本,梳理描写,把文读薄

  首先,我让学生自读文本,了解文章写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文章写了谁。学生根据阅读,基本能找出“凤辣子”这一人物名称。根据这一名称,我们又可以对应文章中的“泼皮破落户儿”这一说法。对于这种称呼学生非常陌生,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照文下的注释进行了解。但是,即便如此学生还是不知道这个“凤辣子”是谁。这时候,我就进行简要的人物介绍: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贾府的大管家,不单是贾府,同时她还是荣府的大管家,可见她地位非常显赫;她还是贾母的孙媳妇呢。

  这个介绍,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一来,她地位显赫,便是其如此打扮的原因;二来,其是孙媳妇,为其如此打扮形成冲突。

  第二步,回顾前文的人物描写方法,理清本部分的描写

  我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课文,学生已经学过了《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都已大致了解。我让学生说说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然后发现本部分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相信学生都能讲出“外貌描写”。然而,“外貌描写”还只是一个非常干瘪的词而已,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王熙凤的外貌的。

  第三步,梳理外貌描写的方面,体会写法

  我让学生再读文章,说说通过外貌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用文中的一句来说。学生自然非常快地定位到了“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句。然后再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些话具体写了她的这个特点,找出有几句话,分别体会写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便能一下子发现,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写了王熙凤,而尤以“衣饰”的描写最为具体。

  第二版块:品析词句,链接拓展,把文读厚

  在这个版块的教学中,我预设分两个大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围绕“衣饰”展开人物个性的感受,第二个环节是围绕“眉目身形”等展开人物个性的感受。

  (1)第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发现文章对哪句话的描写最为具体,然后进行细致的感悟。我请学生划出文章中有关王熙凤衣饰的词,然后读一读。接下来我让学生来读这些词。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这个地方学生基本上是读不通的,因为这些词对学生来说异常陌生且词语相对比较拗口。这时候,我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提示学生可以对词语进行分割。先让他们找出这些词到底写了哪些东西。这是对词语的第一层“分格”阅读。学生找出了“髻、钗、圈、佩”等词,大致知道了写了哪些事物。第二层“分格”阅读是加上第一层修饰词,如“攒珠髻、挂珠钗”等。这些事物,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我在课堂上演示百度搜索图片,学生看图便直观地了解了什么叫“髻”,什么叫“攒珠髻”……这样学生对事物的了解使加深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了解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有时单一张图片便能解决问题。第三层“分格”阅读是再加一层修饰语,了解这一部分修饰了这些事物的造型与花样。这样一层层读,便使学生读通、读顺了,同时对事物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步完成后,我在媒体中呈现乱序的事物描写,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比较,能不能看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通过比较学生能非常迅速地了解文章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外貌描写的,这样介绍才能显得条理分明。

  到此,外貌的阅读看似已经完成,但是我们还只是了解了王熙凤的外在,却还没有感受过人物个性。这时候,我觉得还有必要进行第三步。我记得在《红楼梦》中,有关于贾母的外貌描写。我把贾母的外貌描写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放在同一屏幕上进行对比,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贾母的打扮是简洁朴素的,而王熙凤却是珠光宝气的。结合贾母的地位介绍,学生一下子便直观地发现了王熙凤“爱显摆”的个性特征。这样对王熙凤,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对王熙凤的眉目、身形等进行了解,体会人物个性。后两句话在表达形式上采用对仗的形式进行描写。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体会。一,通过将对应的句子进行上下分行呈现,通过学生对照读,学生便一下子感受到了句子表达上的“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词语相对”的特点。二,通过换位阅读,将原本相对的词句进行位置的调换阅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对仗句式的特点,读来琅琅上口,颇富节奏感。通过一遍遍地读,学生也对句子中透露出的人物特点有了初步的感悟:打扮华贵、性格泼辣。

  第三版块:整体回归,感受人物,将文读悟

  在前面第二版块的学习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对王熙凤与众姑娘不同的地方的了解,感受到了她的“泼皮破落户儿”的个性特征。

  然而,我们发现这种个性摆在现在也并没有什么,但是放在过去,放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却很有问题。

  因此,我在前面的教学之后,进行了封建社会相关礼制的介绍:比如“男尊女卑”、“直系为尊”、“辈份有别”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拓展再与王熙凤的外貌与个性进行对比式的阅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诸多的疑问,而这疑问,正是接下来学习的关键。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顺势引导:这样的个性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样的地位,可见其中必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揣摩文章中对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进一步去感受人物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