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手抄报大全(2)

时间:2021-08-31

  二、语言与文字

  (一)蒙古语言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名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

  13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的时候,蒙古语言基本上是统一的。后来,由于蒙古人散在横跨欧亚两洲的广大疆土上,随着蒙古汗国的瓦解,各地蒙古人来往日益减少,统一的蒙古语便开始分化,逐渐形成蒙古语的各个地方方言。根据现代蒙古语的历史发展及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的差异程度,可以概括地划分为西部(卫拉特)方言(包括准格尔土语群、科布多土语群、伏尔加土语群)、北部(布里亚特)方言(包括东部、西部和南部及色楞格土语群)、中部(内蒙古、喀尔喀)方言(包括察哈尔土语群、鄂尔多斯土语群、科尔沁土语群、巴尔虎土语群、喀尔喀土语群、霍特盖特喀尔喀土语群)。

  解放以来,内蒙古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蒙古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与建立蒙古民族共同语,实现语言规范化,于1980年3月31日批准,以察哈尔语音为现代蒙古语的标准音。自治区蒙古语广播语言、舞台语语言、电影语言和教学语言等,都已经以察哈尔语音为标准进行规范。现在察哈尔话已经成为自治区推广的蒙古语普遍语。

  (二)蒙古文字

  蒙古文是中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中国蒙古文是在回纥文字母的基础上,于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创制。现在所发现最早的回纥蒙古文献是1225年《成吉思汗石》碑铭(即也松格碑铭)。蒙古文竖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最初的字母形式和拼写规则都比较简单。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字母形式、字母数量,或是正音、正字法,都有了重大改进,得以逐渐完善。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包括5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这些字母除个别的不出现在词首外,其余的在词首、词中和词末均有三种不同的变体。世界范围内的蒙古民族,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架纥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新蒙古文等四种文字。

  回纥蒙古文,由古代畏兀儿人使用的回纥文字母基础上改制而成,故称回纥蒙古文。中国现行蒙古文的前身就是回纥蒙古文。回纥蒙古文大约创于13世纪初叶,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于1204年灭乃蛮部,并俘虏其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可汗命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这可能就是蒙古人正式使用文字的开端。

  八思巴文,在藏文和梵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拼音或音节文字。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施政和统治各民族,特命元朝国师八思巴大喇嘛创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拼记蒙古语、汉语、藏语、维吾尔语和梵语等。根据《元史·释老传》记载,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式颁发诏书:“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这是推行八思巴蒙古文的开端。八思巴蒙古文,作为官方文字,随着元朝的灭亡亦被淘汰。又由于字形笨拙,书写繁琐,而不得不让位于容易学习使用的回纥蒙古文。

  托忒蒙古文,是中国新疆蒙古族使用的一种方言文字。17世纪中叶蒙古卫拉特部和硕特人札亚·班弟达大师根据卫拉特方言特点,在原有蒙古文字母基础上改制而成。托忒蒙古文的字母形式与原蒙古文有所不同,书写体比较繁琐。但是,托忒蒙古文能够接近卫拉特方言的实际发音,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元辅音音位系统。近350的以来,托忒蒙古文一直被中国新疆蒙古族沿用着。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人也使用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目前,中国新疆蒙古族也在提倡学习使用旧蒙文(回纥蒙古文),与托忒蒙古文并行。

  新蒙古文,是蒙古国现在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新蒙古文是在俄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故又称斯拉夫蒙古文。1941年由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推行。解放初期,在内蒙古自治区曾试行过几年新蒙古文,后停止。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蒙古自治共和国,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也分别创制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新蒙古文,现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