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中国剪纸(3)

时间:2021-08-31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鼎盛时期,剪纸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普及。每年正月十五的灯市上,满街都是以剪纸为轮的走马灯和有剪纸图案的夹纱灯,其实,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民间剪纸展”,同时也把剪纸推向了社会。因剪纸而派生的皮影戏,此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用活动纸人来传经讲史,成了名符其实地 “剪纸演故事” 了。

  五代是历史上比较短的时代,但剪纸还是被放在了很突出的地位。在《武林梵志》中有记载“吴越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纸剪人马以代”。可见在当时欢迎君王到来时都利用剪纸来代替锦缎悬挂。

  剪纸发展到了宋代,民间已有很多技艺非常高超和专门以此为业的剪纸艺人,并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有擅剪“诸家书法”的,有专剪“诸色花样”的,有的从事“镞影戏”,还有更聪明者,把剪纸用于工艺装饰。在江西吉安地区的吉州窑,有人把剪纸贴在瓷器的外面或里面,由于釉彩窑变的流失,使得剪纸纹样有一种光怪陆离,近似天成的趣味。妇女呢,也把剪纸图案引用到丝织物、印染术上。剪纸图案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剪纸也随之四处流传,进入蒙古后,又随士兵征战,传到了中亚、土耳其一带,随后又传入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最后由天主教传给了西欧各国。中国剪纸就这样悄悄地走出了国门,逐步走向世界。

  明清两代剪纸艺术,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起来。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除了在民间普遍流传外,再度登上大雅之堂,进入宫廷,成了后三宫的主要壁饰。特别是紫禁城内的坤宁宫,它是清朝皇帝结婚的洞房,在满族习俗的影响下,整个宫殿的顶棚上和东西两壁及壁间的两个过道上,都用白纸衬贴着龙凤图样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着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