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疼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些苦

时间:2021-08-31

再疼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些苦

  真正的疼爱孩子,

  不是满足孩子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让他们在温室里成长。

  而是让她们适当的承受一些苦,孩子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中经历住风雨。


一、分离的苦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分离,与朋友、家人分别, 与最爱的宠物分别。

  这种分离是成长必经的过程,面对分离,可以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珍惜,学会成长。

  幼儿园,是孩子面临的第一场重大分离。

  每逢开学季,幼儿园门口是最热闹的,你可以看到,孩子哭着喊着不愿意去幼儿园,拽着父母的衣服不撒手。

  父母前脚刚走,孩子后脚就跟过来,跟父母上演“生离死别”的对场戏。

  孩子产生了分离焦虑,父母也跟着焦虑了起来,不忍心看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在幼儿园门口和孩子依依不舍,最终还是心软带回了家,这样只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更加适应不了集体生活。

  情绪是会感染的,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我就见过有位妈妈做的非常好,她每次离开时都会和孩子来一个郑重的告别仪式,与孩子拥抱并亲吻他的额头,告诉他:

  “我放学后就会过来接你,妈妈不在的时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你照顾你,你有什么想法就告诉老师,如果你还是想妈妈,没关系,妈妈的围巾给你,想妈妈的时候就看着围巾,就像妈妈在你身边一样,我相信你会做的很棒!”

  然后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师手上,让孩子看着她离开,径直走出去,头也不回。

  这位妈妈的做法着实让人佩服,她在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时又让他承受着分离的苦楚,态度坚决,绝不心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正确对待分离。

  所以她的孩子在开学后的第二周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开启了疯玩模式。

  当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向你挥手告别,微笑地说出“妈妈,再见”时,你就知道,孩子实现了他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成长。

  就像《李宫俊的诗》里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分离,都会留下一个人的背影,总有人会愿意成为目送背影的那个人。

  而“那个人”里一定有父母。

二、读书的'苦

  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了这么多年,才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的见识高度,决定了你周围的社交圈子,决定了你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父母总是劝诫孩子多用功读书,但很多孩子不理解,觉得读书的日子真是太苦了。

  但是读书很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还记得“白卷考生”徐孟南吗?当年高考任性交白卷,在考卷上写满了自己的“教育宣言”,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对于事物的新鲜度保持不了多久,最终这个事件和这个人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而他呢,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早早地娶妻生子,成为了一名打工族,辗转于各个工厂,工作环境恶劣且辛苦。

  徐孟南说:“在工厂里,每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想换好一些的工作,但是都需要比较高的学历,而我只是高中毕业。”

  如今,十年过去了,2018年,他表示将再战高考,边打工边学习。

  十年前的冲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果当时他没有交白卷,肯定就是另外一番境遇,但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呢,只有现在和未来。

  告诉你的孩子,当才华撑不起野心、决心拗不过现实时,先好好读书。

  世间唯有读书不会辜负你的辛苦。

三、批评的苦

  人活着就会犯错,孩子也是如此。

  在孩子是非道德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之前,少不更事,总会惹事犯错。

  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家长有时候不忍心批评或选择无视,这样只会让孩子肆无忌惮地重复之前的错误,不辨是非。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刚上四年级的小陈,晚上放学后回家,在3楼下电梯前,将楼层上所有按键全都按了一遍,一个叔叔看到后,很不爽,狠狠地批评了他,孩子回家时眼圈红红的。

  陈爸爸问他怎么回事,他不愿意说,随后,小区保安找上门来,说有业主投诉小陈坐电梯时,把所有楼层的按钮按了个遍。

  陈爸爸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严肃批评了孩子,并告诉小陈:“你这样做不仅耽误了别人时间,给别人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给电梯造成危险,你这样做,爸爸也有责任,我们一起写检讨。”

  于是陈爸爸和孩子各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里,这一举动,引发网友的无数点赞。

  陈爸爸的做法,完全践行了言传身教这几个字,也是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