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个性化语言的类型与分析

时间:2021-08-31

  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文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就文体写作而言,小说写作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工作,它需要写作者有高超的虚构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精细的描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的认知背景中,小说,特别是微型小说往往成为了他们喜欢选择的一种文体表达方式和思想的承载方式 在笔者看来,以正确的、科学的写作观去指导学生尝试写作小说,去追求小说语言的个性化,倒不失为一个作文教学的正途。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一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以清醒的语言意识进行小说创作,比如,鲁迅的语言凝练精警,茅盾的语言流畅细腻,老舍的语言平实幽默,汪曾祺的语言淡雅飘逸,冯骥才的语言诙谐流畅,莫言的语言注重感觉体验,余华的语言融感觉与幻觉、想象与现实于一体,等等,这些著名作家的语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形成了创作的独特风格,

  虽然有人反埘把学生培养成为作家,但是对一些有着写作方面特质或者潜质的学生,我们还是应该加以悉心的呵护和栽培一就应试而言,学生一旦掌握了小说的写作技巧,无异于又多了一件制胜法宝。这种基于文学创造的作文指导,在实际中还是颇得学生喜欢的。笔者试着梳理一些微型小说的指导案例,从不同类型的个性化语言角度人手来剖析其中的一些写作特点。

一、冷峻型

  这一类习作,往往浸透着现实小说的艺术性,对生活和生命有着独特和冷峻的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卡夫卡、伍尔芙、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现代大师的艺术。文章更多地关注人类的意识、思想和命运等,有着较为自觉的现代意识。这里试举两个习作例子来说明:

  例一 习作《我怕》刻画的主人公是一位“生在长在最后居住在这个中型城市里的公司职员”。家庭生活平常,妻子儿女也较为平常。他感觉着来自多方面的生活压力,他的心理状态是:“我怕”。

  我怕我赶不上公交车。

  我怕我的未来真的变成像他们所描绘的那样冰冷残酷。

  出门时,我检查了三次公文包、四次门锁。我有点怕忘带什么会议资料,也有点怕家门没锁好给歹人以可乘之机。

  这是一个不能低头也不能抬头的时代,我的颈椎可以承受但我的心却在一点一点腐化。我怕,我怕我的懦弱无能无法负荷生活的重压。

  但我也怕,怕一生都在惊惶与不安中度过。

  从这些叙述中,我们不难把握住这种当代中年人典型的扭曲的心态,文章冷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病态状况和自我救赎的艰难事实。

  例二 习作《自习课的时间悖论》生动而细致地反映了存在于当前学生之中的一种焦躁和无奈的心理:

  你在走廊上吹着风。

  教室很陌生,里面的学生都埋首于题海中,没有人招呼你。但那唯一没人坐的桌子应该是你的位子。

  你走过去,看见椅子不知为何翻倒在地上。()你扶起椅子坐好,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你突然发现手里捏着一个纸团。

  纸团因为浸了你的汗而有点异样,但展开后仍是普通的草稿纸,和你面前桌上那叠一样。旁边有一道莫名其妙的长长墨痕。

  你被不安彻底打败,撕下眼前的草稿纸揉成一团,猛地站了起来。椅子倒地的声音几乎是和下课铃声同时响起,你似乎可以顺理成章地离开了。

  你跑到门口,却迎面撞上一张阴沉的脸。那是来巡视的班主任。

  “干什么?我不是说了要留下来多自习一节课吗?”

  你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说:“啊,哦,我吹,吹个风。”

  在文章的叙述中,老师的责问,同学的寂然,习题的诡异,让“你”无所适从,既迷失又彷徨,自学课的时间逐渐成为了一个两难的悖论。这篇习作消解着关于“学习的意义”和“时间的价值”,代表着当代学生的一种冷峻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