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2)

时间:2021-08-31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题: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的.本义是“绿色的”,在诗中的意思是“吹绿”,一阵春风吹绿了树梢。一个“绿”字将春风吹绿树林的动态写的跃然纸上,表现了春风的活力,从而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诗歌中除了这一类词外还有叠音词,这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还有颜色词,这样的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的作用。

  1、诗歌的语言表达顺序

  因为诗歌在字数上有限制,不能像现在的语言表达那样顺畅。几十个字要表达出无尽的情感,而且还要做到韵律工整,所以作者在组织语言时会调整语序。比如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按字面不好理解,但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好理解很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换语序的例子。

  2、诗歌的语言风格

  每个诗人或者某一诗歌流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个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里反映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歌将具体的去分析。诗歌中出现的风格会有如下几类: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纵观历年真题在语言部分的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偏向于炼字题的考查。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炼字题的答题过程。

  a.可先解释字的本义,然后解释在诗歌中的意思。

  b .结合诗句描绘画面。

  c.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可分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三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拟物的手法如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两句用了拟物的手法,将无形的愁苦形象化)、双关、借代、夸张、对比、衬托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其中在诗歌鉴赏中叙述和议论不会出现。

  a.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在诗歌中的体现有如下几个方面:外貌、动作、心理。而景物描写、白描可算作侧面描写。

  b.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有如下的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结合(听觉、视觉、嗅觉等)、远近高低结合、对比衬托、比兴、铺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借古讽今。

  要想做好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题首先得知道以上的专业术语,这样在做题时才有把握。当然,这些术语并没有涵盖所有,同学们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积累。总而言之,只有知识储备充足,做题时才不会乱了阵脚。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遇到这类题时如何作答。

  例如2015年安徽卷《月圆》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问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去分析后两句的感情,这其实是把表达技巧和情感分析两种题型结合在了一起。最后一句中实写是眼前月景,虚写是联想家乡亲人,虚实结合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总结答案可得: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再如:2015年天津卷《雨过至城中苏家》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这是一道单独考查艺术手法的题,答案如下: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遇到此类题时的答题步骤:

  a.准确指出用了某种手法。

  b.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

  c.最后指出用了此手法的作用与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表现的情感

  古代诗歌表达的情感不亚于今天现代文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入手。

  1.边塞征战诗

  这一类诗歌写的内容很宽泛。a.写边塞的风光,如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b.写塞外的军旅生活;c.写边塞恶劣的生活环境。在表达感情上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戍守边关的将士对故人家乡的思念,以及家中思妇的绵延愁绪。  2.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以东晋的陶渊明和唐代的王维为代表。这类诗歌多是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农民,渔夫等为主体去刻画,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这类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如下几种:a、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趣;b、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C、厌恶了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志向。d、抒发了一种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

  3.借物抒怀诗

  这类诗歌会出现某个物象,描摹物象的外在特征,是想通过某个物象寄托自己的志向,如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特点描写,不只是说石灰外表“清白”,而是想说自己也如这石灰一样,有清白的品质,拥有一颗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友人送别诗

  这一类诗以送别为基调,表现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思念,或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语劝勉之情。这一类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有的是人会长期客居在外,或是想求取功名,或是游历名山大川。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被贬在外,或是漂泊异乡。往往会抒发独居在外的思乡之情、被贬之后的苦闷之情等。 6.咏史怀古诗

  诗人借助先前的历史故事、认识等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诗。诗人要么感慨朝代更迭,要么寄托哀思,借古代来讽刺今天。描绘昔盛今衰的场景,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时怀古坏人,以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年每省的高考题都会涉及到感情问题的考查,而且多放在第二问,例题就不在赘述。同学们要在读诗过程中勾画出主要的字词,大致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诗歌到底是想表达积极的情感还是想表达消极的情感。然后再统观全诗,得出诗人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作者身上。这几年高考的趋势是弱化作者的影响,翻阅近几年的高考题发现,一流诗人、二流诗人不再是考查的重点,三流、四流诗人反倒成了热点,所以不要说看到作者熟悉就按照平时的思维去答,一定要耐心的读诗歌。同时诗歌下面的注释一定要看,有时这是解决诗歌鉴赏的关键。

  以上只是我们对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大致概述,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问题,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的常见方法

3.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古诗鉴赏

4.高考语文复习之诗词鉴赏突破

5.高考语文复习之诗词鉴赏要点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技巧

7.高考语文专项提升之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

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