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时间:2021-08-31

  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诗人、文化评论家叶匡政,他曾经在10月发表《文学死了》,而在网络上掀起一波波江湖血腥。最近他探讨汶川地震之后地震和诗歌之间的关系,对诗歌作了很好的诠释。挥哥颇同意个中观点与看法。

  何为诗?诗者,情性也;根情,苗言,华实,实义。诗是一种能集中表现其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情感的最简短文字形式。表达对世界、对心灵最丰富的感知。诗贵在真,欲赤裸裸,则毫不加掩饰;欲含蓄,则绕意缠思,余味无尽……如: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听不得就听不得打完大麦打小麦。当然诗要讲究金石书法的神韵,诗的意境和音乐的旋律。

  那么好诗的特征是什么呢?好诗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独创性,我想这是各种风格的诗人都会认可的一个条件。独创并不是指极端,当然极端是最容易让人感到有独创性的一种方式。我想每个人都希望创作出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人人都能喜欢、境界又独特的诗歌,但这是诗歌最高的境界,是大多数诗人难以抵达的境界。另一个特征是需要有丰满的形象。朱自清的《背影》虽是一篇散文,但他为父亲创造了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这个形象中国人在谈起父亲时,往往很容易想起。就像人们在思乡时,很容易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样,他已成为中国人情感表达的一个符号了,这时你要想超越它就很难了。

  一首诗既让专业的诗人认为好,同时又让从来不读诗的人一看就觉得非常好,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可能海子的一些短诗有这个效果。这种境界可能是一些诗人的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达到。就像一首能够传唱几十年的歌曲的一样,每个人音乐家都希望自己的歌能够传唱几年、几十年,但其实这个目标是极难实现的。周杰伦的歌和另外一个美声唱法的歌,虽然人们认为它们都是歌曲,但喜爱的人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群体。一首歌做到人人都喜欢,我觉得是很难的。诗歌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