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那点事散文

时间:2021-08-31

  去年春天,我也晋升为爷爷,在高兴之余就是大家一起商讨,给孙子取一个好名字。祖爷祖母健在,四世同堂,给孙子取名字也是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过程。特别是祖爷爷作为一个九旬的老人,心里记挂着刚刚出世的曾孙,老人高兴,孙子幸福。

  取名是一门学问,往往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一想到、一看到这名字,就会想起那过往的岁月,还会想起不寻常的往事。

  在我国自古就有给孩子起小名习俗,且大多为贱名。在那社会不发达的年代,孩子夭折的事儿时常发生,认为妖魔鬼怪有关,而有贱名者妖魔鬼怪就会远离。乡下人宁可信其有,贱名之风盛行。如“狗蛋”、“狗剩”、“铁蛋”、“牛蛙”等等。可巧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贱名的孩子,很少有娇生惯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贱名的少了,而带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多了,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建国”、“建华”、“建民”、“爱国”等名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成长。文革期间,“卫东”、“红卫”、“卫国”的风行起来。有的早已有了名字,并叫了十几年,但为了迎合形势,跟上时代而改了名字,在当时竟然成了一种潮流。

  有的孩子出生正好碰上节日,就有了“国庆”、“五一”的,由名字就会自然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乡下不少是根据孩子的祖父或曾祖父的生辰年岁,如“五十”、“六十”等等,这样的名字既有年代意义,又维系着祖孙间的感情,说起来也很有情趣。

  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对姓名的音声和字形都是有讲究的,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顺;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中之实。也有些人专门研究姓名学,并从《易经》的阴阳和五行中寻找哲学泉源,认为某个人的姓名包涵着其一生吉凶信息和命运的归宿,并据此占卦人生。姓名大都具有一定的含义,或刻画某个人的性格特征。在战争年代先辈们的一些化名,或文人墨客的笔名,都不是随便取的,其背后都有一些有趣而不被众人知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