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靖难之役的历史必然性散文(4)

时间:2021-08-31

  朝廷在削藩行动中,走的路线一开始就错了,而且一错再错,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好好的江山交给建文眼看就要没戏了。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这班文官武将如此草包透顶,不气得吐血才怪。俗话说文人误国,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在朝堂之上唇枪舌箭,互不相让,要说到带兵打战只能是派武将出马。问题是建文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派哪个武将上场最合适?其实,建文心中压根底就不知道本朝武将谁忠心谁善战,临时难以决定,只好听从黄子澄的安排,选择李景隆为征北大将军。

  李景隆何许人也?前面提到洪武年间明太祖为了帮助朱允文扫清障碍,将能征善战的开国将军杀戮殆尽,留下二、三流武夫不足以危险皇权。现在关键是需要武将为国效力保卫皇权的时候,满朝可以委以重任的将军,早已成为太祖刀下之鬼。李景隆虽为将门之后,但其华而不实,充其量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他从来没有以主将的身份带过兵打过战,顶多是凑个热闹,跑跑龙套,所以当燕王一听说李景隆带兵,就说此人带兵,朝廷必败。李景隆最致命的还不是滥竽充数,而是此人之后被证明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叛徒。建文朝淌上这样的臣子岂有不败落的道理。

  建文在迎战叛军的首战主帅就因用人不当而大败而归。本来战败将军本该受到重罚,可建文帝并没有这样做,不但不处罚他,还将守卫金川门的重任交给他,从而加速了建文朝走向灭亡。从建文如此用人不慎,惩罚不严,处事软弱,完全不是朱棣的对手。

  明军号称百万之众,其实一盘散沙。南方士兵长年无战事,过惯了安逸生活,本就无心恋战,对于这场侄子打叔叔的战争,战士们多少有些顾忌。多半因为建文帝旨意十分暧昧,下令将领们“千万勿伤我叔”,这等要命的旨意令将士们无所适从。可知道战场上讲究的是擒贼先擒王,对敌军主帅投鼠忌器的战争已经是不战先败,所以朝廷虽然人马众多,却是不堪一击。

上一篇:红尘若酒散文 下一篇:宿舍二三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