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靖难之役的历史必然性散文(2)

时间:2021-08-31

  今天的明史专家和学者通过野史杂记的蛛丝马迹,将一件件孤立的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相互印证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建文帝并非正史所记载葬身火海的说法,而是逃脱了燕军的搜捕,隐秘江湖直至终老。这不免再一次加深了我对明朝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于是,就有了探明“靖难之役”前因后果的念想,从而挖掘其历史必然性的冲动。

  我最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我以为建文帝之所以没有逃脱凄惨结局的原因,很大程度由于他自身性格使然。那么,另一个问题出来了,那就是假设建文没有被永乐推翻,他一定是个“好皇帝”吗?他真的会是明史专家马渭源所说的,将是一位创造“贞观之治”的好皇帝吗?没有发生的故事只能任凭世人胡乱猜测!历史终究是历史,不可能逆转!我们不妨通过“靖难之役”的历史事件来分析建文帝治国安邦的大致脉络走向。

  洪武时代的皇太孙,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文。他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第二个世子,由于朱标长子早年夭折的缘故,朱允文就成为太子朱标的唯一传人。朱允文从小深居皇宫,不免养尊处优,而他的叔辈们个个锋芒毕露,彪悍无比,特别是燕王朱棣更是久经沙场的铁腕人物。朱允文由于敏而好学深受明太祖喜爱。但太祖深知其性格懦弱,遇事又都优柔寡断,恐日后难以服众,令朱元璋有些担忧。尽管如此,朱元璋终究没有放弃这位贵养在温室中嫡系皇孙,并一如既往地将其扶上皇位,却忽视了该继承人是否具备担当皇帝的品格。

  在位不足四年,甚至还来不及推行他理想新政的年轻皇帝,于建文元年就疲于应付一场内战。从“靖难之役”的前后,我们感受到建文帝留给世人的是一连串的遗憾。建文帝在政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推行削藩令,出现一系列不利的局面!就算非要削藩不可,也要讲究策略,以朝廷的实力一定有能力完成。有史为鉴,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成功削藩,不就是成功的例子吗?然而,建文帝在剪削燕藩的态度上显得十分暧昧,欲擒故纵的做法显然缺乏政治智慧,以致留下致命的隐患。

上一篇:红尘若酒散文 下一篇:宿舍二三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