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风箱散文(2)

时间:2021-08-31

  拉风箱也有技巧,把刚备好的柴火点燃放到灶口,等火旺了再送进灶堂。只需轻轻拉动风箱,不能用蛮力,否则灶堂里刚点燃的柴火会立刻熄灭,就会前功尽弃还得重新点燃。等火旺了,再把玉米秸,棉花秸等硬实类的东西放进去,再用蛮力把火燃旺。左手添柴,右手拉风箱,袅袅炊烟升起,好似一条绸带,时断时续,变幻莫测,直到化为天上的云朵。这是农村最常见也最温暖的一幕场景。

  风箱“呼——哒”,“呼——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一簇簇红黄的火苗,随之起起伏伏,摇摇曳曳,映红母亲美丽的脸庞。等锅里冒出滋滋的白气,水就开了,母亲会把事先准备好的暖壶灌满水,让爷爷沏茶用。然后把玉米糁或小米之类的东西放进去,轻轻搅拌以免糊锅。这时就要慢慢拉动风箱用文火慢慢熬,边熬边搅动,还不能让米溢出。大约半小时的功夫,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粥就熬好了。母亲把咸菜切成细细的长条,拌上嫰绿的小葱,在加点香油,就是一顿简单的早餐。

  风箱用久了难免出点小故障,不会修的就得等修风箱师傅过来修好。我家风箱坏了从来不找人修,我那心灵手巧的父亲就能完成。羡慕的邻居们直竖大拇指夸赞。父亲利用闲暇功夫,打开风箱盖,把拉杆上脱落的鸡毛取下来,在弄些新的鸡毛塞进去,再把风箱盖重新盖好。鸡毛是母亲平常杀鸡时,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人,这次正好派上用场。这样风箱的密闭性恢复,拉起来风力更大了。

  爷爷奶奶在世时,我们家里人口多,老老少少十几口人,经常拉风箱做饭,煮出一大锅饺子,或者炖出一大锅杂烩菜。那时的饭菜虽是粗茶淡饭,全家老老少少围坐一起,其乐融融,也为我们这个大家庭营造出一个欢乐祥和的气氛。  夏秋时节,我们经常会在地里或者田埂上,逮些蚂蚱,顺手拔棵草梗把蚂蚱穿成串带回家。见妈妈正在做饭,顺手扔到灶堂里闷烧。刚开始,这些小家伙还在灶堂里蹦哒,上蹿下跳的,不一会儿就安静了。外焦里嫩的蚂蚱也就烤熟了,吃起来别一番滋味,那种味道足能绕口,舌,鼻以及肠胃三圈,那种醇香让你至今回味。有时,我们也会把些马铃薯,或者地瓜扔进灶堂,等到吃过晚饭,这些东西却被烘烤的恰到好处,拔出灶堂就成了我们小孩爱吃的零食美味。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那些老风箱已被现代化电器所代替。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采暖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先进的电器。既方便又干净,做饭又快又好,省时省力。曾经袅袅升起的炊烟,慢慢变成断落经年的回忆。

  风箱,永远是我记忆里一处美丽风景,它真实记载着一段划时代的历史。纵有悲伤或甜蜜,毕竟给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人们想再一睹它的芳容,却只能在静静地在记忆里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