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奇葩说八怪散文

时间:2021-08-31

  家乡那一条弯弯的驼岭巷,竟如此神奇,它不单养育出一株古槐,谱就了一段“南柯一梦”的千古传奇,还凭着古槐西侧的一座古刹,引来一群画坛怪杰,造就了活跃于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扬州八怪”。

  说来也巧,那年,在京城召开的全国文化古城研讨会上,邂逅了来自家乡、同校毕业的师兄王先生,他的身份便是扬州八怪纪念馆馆长。师兄盛情相邀,回家乡,定去他那儿做客。自此,每次返乡,我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庭院之中。

  从南柯古槐向西,一座古朴的门楼上,由当代著名学者江树峰书写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匾额映入眼帘。跨进高高的门坎,一座木制屏风遮挡了视野,朱漆金字刻着《扬州八怪歌》,作为游览序言,别具一格。其背面则刻有郑燮“歌吹古扬州”几个烫金大字。

  进得馆内,只见通道两侧横斜摆放着数方巨型印石,以阴阳文刻制的朱红色印章,散落了一地的金石味道。用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八怪”的制印精品,让人眼前一亮。东西廊坊的正面和背面墙壁上,精选八怪书画传世作品数十幅。镌刻、墨拓的版本用玻璃木框镶嵌,展示着书与画的灵魂。那八怪领军人物郑板桥书“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特别眼熟,其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蕴含如此睿智的处世哲学,至今发人深省。那幅《板桥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两百年前的明码标价,让人对板桥当年超前的商品意识刮目相看。此外,罗聘的《冰壶秋月》、李鱓的《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俗情》、高翔的《扬州即景图》等诸多书画作品也值得人们放缓脚步,一一静观细品。竹的挺拔,兰的幽雅,梅的冷艳,荷的清丽,一叶一花皆显得风雅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