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家园开新花散文(2)

时间:2021-08-31

  偶然的机缘,因为一组诗我结识了新海潮文化艺术公司陕西文化人编辑部总经理、著名文化活动家、诗人邢德朝先生,那时他正在主编一套《陕西诗歌选集》的丛书,我是从文友处知道这个信息,出于一种冲动就寄去了一组诗稿,本不存多大希望,但电话却打到了家里,正好编辑部的地址离我打工的公司不远,都在古城的南郊,怀着激荡的心我见到了邢德朝先生。也许是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我们一见如故,一来二往变成了莫逆之交。不久在他的感召下我成了编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时编辑部也编辑着一本《古都文萃》的期刊,我主要负责了它的采稿编辑校对和外联工作。从此一种全新的天地展现在我的面前,由于工作之便我有幸见到结识了陕西文化界许多名人和精英,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更是坚定了我对文学的信念,也学到了多少年未曾学到的许许多多。

  那些日子,德朝先生和总编张天杰先生有感于我的诗情浪漫,敦促我由编辑部出资出版一本自己的诗集,我知道自己的浅薄,我说我只是一微草芥,45岁以前绝不出书,并说在我的家乡有许多比我更有才情的文友们,于是把县作协编辑出版的《礼泉文苑》介绍给他们,还说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为我们礼泉的诗人们集体出一本小册子,以便以整体的形式推向陕西诗坛。二位先生被我的真情所感动,当即欣然同意并指定我专门抽出两个月时间负责此行工作,当一回执行主编。在他们的真情帮助下,这本册子很快出版,当时就发行两万多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予了我们礼泉诗人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然而,残酷的现实不允许我再继续我的梦想。这一年的初夏,为了寻找弃学出走的女儿,我不得不回到乡间的家,处理好女儿的事,何去何从,身心疲惫的我正在迷茫。这个时候让我感到温暖的那个电话就来了。家乡有文联了,这就是说文学的游子终于有家了。文联主席陈岳先生也是一个性情中人,编那本小册子的时候就读过他的诗,自然是一见如故。为了更好的团结广大文艺爱好者,繁荣地域文化艺术生活,陈岳先生几经努力创办了一份综合性文艺刊物《嵕山文艺》。为办好这个刊物陈岳先生几次约我谈办刊物的意见和建议,当了解到我生活的实际情况后并多方联系推荐我到县上的企业单位谋职,先是到了子琪食品公司做宣传员,后有到了烟草局办公室。感谢陈岳先生对我的厚爱和信任,多次在《嵕山文艺》上刊发我的稿件,并经常参与刊物的编辑和校对,是我的文学之梦能继续延续。在文联的精心组织下,《嵕山文艺》越办越火,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他们多次组织文艺活动如礼泉首届桃花节征文、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征文。很好的宣传了礼泉的新形象,为促进礼泉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一个文学的热爱者,通过多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也取得了收获,更欣慰的是自己的梦终有所归,真所谓:梦归“家园”开新花。我想:如果没有文联这个“家园”,我的那迷茫的心不知又在何处飘荡。  但愿,我的梦想在这温暖的“家园”得到飞升,我的那颗怀揣的文学种子,在这缕阳光的照耀下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花,结下沉甸甸的果。

上一篇:汆白肉散文 下一篇:黑土地黑花生散文